基隆市公車營運累計虧損已接近20億元,市府為解決此問題,已成立運價審議委員會,開始探討調整運價等財務改善方案。公車處先前提交的營運成本資料因不夠完善而被退回,目前正在重新研擬中。
截至2023年底的統計顯示,基隆市公車營運虧損已逼近20億元。財務狀況不佳導致公車老舊且故障頻繁,這也成為去年市政爭議中反對市長謝國樑陣營的攻擊焦點。目前基隆市公車運價仍維持在16元,遠低於台北市的25.311元,被認為與實際營運成本嚴重脫節,形成「多載一人多虧損」的困境。
無黨籍市議員陳冠羽指出,運價是公車實際運作成本,與乘客支付的票價不同。以台北市為例,雖然乘客只付15元票價,但實際運價高達25.311元,差額由市府補貼。基隆市公車處作為市府機關而非私營客運公司,其財務問題長期被忽視。陳議員認為,解決虧損問題的首要任務是讓運價審議委員會正常運作,確定實際營運成本,再由市府補貼差額,才能止血。
基隆市公車運價審議委員會今年已召開首次會議,但因公車處提出的營運成本報告不完善而被退回重新調整,預計今年內將完成審議。公車處長鄭永陽表示,確認合理運價後,將有助於改善公車處財政體質,進而提升服務水準。
市府交通處今年也編列預算進行公車路網優化及營運績效改善研究,將全面評估現有路線和站點並提出調整建議。此外,市府計劃陸續購置123部低底盤電動大客車並建設充電站,以提升公共運輸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