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對所有國家徵收10%的基準關稅,並對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徵收更高稅率。知名分析師陸行之針對此政策提出深度分析,指出各國應對此關稅政策有三大方向,同時警告高通膨將不可避免。
陸行之表示,企業目前態度過於樂觀,市場可能因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而影響需求,重演歷史下修的情況。針對各出超國應對美國全球關稅政策的解決方案,他歸納出三個主要方向:
首先,增加出口至美國產品的美國製造比重,但這可能嚴重影響甚至掏空出超國的製造業及經濟基礎;其次,增加採購美國製造的產品,如武器、農產品、紅酒、汽車等,以減少對美貿易順差,但這會影響對出超國及其他國家的採購;第三,大幅降低出超國對美產品關稅,減少對本國弱勢產業的保護。
陸行之認為,無論採取哪種方法,都將對出超國製造業及全球採購鏈帶來重大調整。他指出,目前看到的稅率並非固定不變,包括台灣面臨的32%關稅也會隨政策應對而調整。更值得關注的是,若其他大國效仿美國的關稅政策,將帶來更複雜的全球貿易局面。
對製造業而言,未來將面臨為了3-5%的毛利率而「逐市場而居」的挑戰,不過這也可能培養更多國際管理人才。陸行之進一步分析,過去製造業追求低成本生產,美國消費者享受便宜商品,但關稅保護主義興起後,製造業將轉向高成本地區,無論是成本增加或關稅導致的漲價,高通貨膨脹似乎難以避免。在此情況下,美國聯準會降息的空間有限,除非美國消費需求大幅萎縮,消費者優先削減非必需品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