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韋安觀點》回首30!那些記得的和忘記的陳水扁……(下)——選擇記憶

2024-12-23 18:06  撰稿 / 韋安

陳水扁。(圖 / 摘自大紀元)陳水扁。(圖 / 摘自大紀元)

【與歷史對話】 Part 6 ——問卷

——

您對阿扁的評價如何?

他在民選總統中,李、扁、馬、英、賴5人中,做事能力排第幾?

給正反印象打分數,那邊分數高?

——

●爭議

陳水扁作為台灣最主要的政治人物,其評價褒貶不一,主要取決於不同的視角和立場。他的支持者認為他在任內推動了許多具有改革性和影響力的政策,特別是他對民主自由和本土意識的倡導,對台灣政治發展有一定的貢獻。

然而,批評者則指出陳水扁在總統任內因涉及貪污和濫權指控而面臨司法調查,並最終被定罪,這影響了其政治生涯的聲譽及民進黨的形象。他

總結來說,陳水扁是一位具爭議性且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他的政策和領導風格在台灣的民主發展中留下了重要的印記,但其涉及的司法問題也成為影響其歷史定位的因素之一。這使得他成為一個充滿矛盾與多面性的歷史人物。

對於所寫有陳水扁2次金改內容,我分別傳給認識的,一位知名經濟學者,和一家金控公司核心專業經理人,請他們提供指正和意見。結果都委婉地拒絕答復。

●問卷

為了想了解現在的人,對陳水扁有何看法,便設計了份簡單問卷,發給不同立場和職業的朋友們。

問卷:正在寫篇有關阿扁的研究文章,方便請回復,匿名引述。謝謝!

1、您對阿扁的評價如何?

2、他在民選總統中,李、扁、馬、英、賴5人中,做事能力排第幾?

3、正反打分數,那邊分數高?

不到一半的人對問卷做了答復,回答的內容整理如下:

  1. 媒體人

●認為陳水扁能力很強,且「最會做事」。

●個人喜歡他,但對他的爭議性質疑是否功過相抵?

●有人批評他在政黨輪替後未能約束家人,放任家人「惡搞」。

  1. 媒體人

●認為問卷問題過於廣泛,難以用簡短回答。

  1. 南部公務員

●稱讚陳水扁在政策上落實區域平衡,是首位真正落實此理念的領導人,如雪山隧道的開通、故宮南院落腳嘉義,以及科學園區的設立。

●認為他是本土化的實踐者,特別是在教育、文化推廣及族群多元化上有重大貢獻。

●做事能力方面,認為李登輝精於農經政策和民主改革,蔡英文擅長國際外交,而陳水扁願意用人且「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對台灣政治界開拓了青年問政的新視野。

●儘管晚年深陷貪污醜聞,但仍對新技術保持好奇,繼續在社交媒體活躍,不輕易評論時事,顯示他在某種程度上仍具影響力。

  1. 律師

●強調評價總統有難度,可能難免偏頗。

●讚揚陳水扁擺脫國民黨的舊體制,讓公務員真正為民服務。

●認為他在國際事務上缺乏穩重,推動金改避免了金融危機,但也因家人涉入權貴圈造成社會質疑。

●在歷任民選總統中,做事能力排序為李、扁、馬、英,賴尚難評論。

  1. 通訊行業者「小草」

●對陳水扁印象不佳。

●做事排名李、英、馬、扁、賴。

  1. 醫生

●認為陳水扁的執政使黨外勢力倒退十年,類比柯文哲對第三勢力的影響。

●做事排名為英、李、扁、賴、馬。

●讚揚他在台北市政府推動的戶政服務改革,認為比硬體建設更具意義,但其貪污醜聞影響了正面形象。

  1. 年長名醫

●請我代為轉達對「阿扁總統的問候」。並請代問認不認識某位醫師。

(採訪時我請2人在LINE上通了話)

  1. 30多歲電商

●認為陳水扁願意做事,但也認同其貪污問題是真實的,且批評他縱容夫人的行為。

●無法對其做事能力排位,認為各有歷史地位。

  1. 廣告業者

●表示陳水扁是一位值得寫的人物,並認為他是台灣由國民黨轉變為民進黨執政的關鍵人物。

(答非所問)

●●●

在所有問卷的回復中,一位成功企業家的尤為特別。這位企業人士年輕時創業,中年後長期治理高科技公司,創新並完善管理制度,後來成為新創投資界的大佬。他對陳水扁做出全面解構性的分析與評價,值得台灣政壇參考。

他請自打LINE來,告訴我他的答案:

第一點,這位企業家認為,陳水扁投身政治,一定有著強烈的理想性和熱情,才能夠感動人民,最終登上總統之位。這種理想性賦予他推動改革的動力,使他在政治舞台上展現出非凡的能力和魅力。

第二點,當陳水扁成功連任後,權力更加穩固,隨之而來的是眾多迎奉者和各種引誘。在台灣這樣一個強調人情和關係的社會中,有權者往往容易對周圍的人不嚴加要求,從而引發貪腐問題。

這位企業家強調,所有領導者無論身處商界還是政界,一定要防範家人或部屬受誘惑而涉入弄權不法,避免捲入貪腐案件。他指出,台灣歷屆總統中多數都出現過類似問題。小英總統個人並不需要錢,也不貪戀錢財,但她的團隊中爆發了“綠能”貪腐案件。其他幾位總統,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第三點,企業家指出,對於真正涉及貪腐的行為,應依法嚴懲。但不應對一些小錯誤和缺失進行政治報復。例如,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案,法院時有定罪,時有無罪。隨著特別費案的全部除罪化,對陳水扁的指控顯得過於嚴厲。他還曾被指涉入中信金控“紅火案”,但最後連整個“紅火案”都被判決無罪。台灣的政治應該回歸理性,而非報復和惡鬥,避免無限上綱的政黨惡鬥和追殺,以免台灣政壇永無寧日。

最後他總結道,陳水扁是一位“在政治和具體做事、建設台灣上取得平衡的領導人”。我們應該吸取他在周邊人涉入貪腐案件上的教訓,但也要肯定他是一位真正會做事的領導者。他的專注、勇敢和魄力,推動了過去30年台灣最重大的建設,解決了最大的金融難題。在這方面,可以說他超越了其他總統。

同時要警惕權力帶來的貪腐弊端,並推動整個政治風氣的轉變。所有領導者都應嚴格防範,不能縱容身邊人利用權力核心層的影響力而涉不法。只有在保持上下清廉的前提下,國家的建設發展才能長遠。

最終,希望政治不是只為了取得權力或享受權力,而是要真正能夠做實實在在的事情,為國家、為人民的福祉服務。

「容錯+不貳過!政治才能追得上時代的進步」。

「我們要選擇未來的幸福還是過去的怨恨」?

凌晨03:13,把他口頭告訴我的「答案」,整理出的文字發給他看。早上07:20,在LINE上回了2行字。

我便LINE上回應他:

「是的!阿扁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台灣應該想著如何往前走……」

…………

【與歷史對話】Part X ——記憶

——

對歷史「記憶」的選擇

會決定是要追求快樂希望的未來

還是緬懷過去的惆悵、憤慨和無奈

你要選擇糾結?還是化解?

——

如果都在意識形態上拼高下

而不在做事方面比厲害

最後,大家都是徹底的輸家

——

在一個半月前,我決定要將深度人物研究報導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做出突破和提升。當在思考究竟要選擇什麼人物作為研究寫作對象時,經過一番慎重思考,最終我確定了兩個人選,其中之一是陳水扁,另一位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界人士(還未發出採訪邀約)。

選擇陳水扁,是因為在過去三十年,自他當選台北市長以來,當初台灣最高的民選權力一職,陳水扁為台灣帶來了巨大的政治改變和衝擊,並在物質經濟和人民生活層面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非常感謝他,接受了我這個自媒體人對他的採訪請求。提供了過去已經久遠,我對那些遙遠重大事件,模糊缺漏記憶的資訊補充。

在著手開始著手研究寫作,無論歷史或當代重要人物時,我清晰地先自我定位,設定寫作的目的和立場:

1、寫作不可避免地帶有主觀性,而非刻意強求公正客觀。但一定要在資料收集及呈現上,力求最大可能的敘事可信度,努力尋找原始真相。

2、人物研究寫作取材內容中,刻意排除掉涉及意識形態和政治路線探討的評斷,因為永遠都無法得出是非結論。

3、完全專注於那些具體的事實、事證、數據,可以在當下的情境中,就能驗證真實性;過去發生,現在又能看到確切結果的領域。

簡單的說,一個人的政治言論和意識形態的良莠,沒有可參考的「軸線」來論斷。但他具體做了哪些事,則有客觀存在的結果「軸線」,來加以印證評判。

只有呈現那些真實,可感受的事實才有意義,才能成為讀者,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對我來說,寫作的核心,不是迎合某種政治觀點或路線,去批判或褒揚。也不在意被訪者、提及的當事者,對我文字的個人感受。而是提供讀者實用的,能夠啟發的資訊和線索。

雖然我的文字,會留於個人的情感和主觀傾向性,但我基本原則是堅定的:那就是不能,把好人寫成壞人,或把壞人寫成好人;不能把好事寫成爛事,也不能把壞事美化成光彩耀眼。

最終,我寫作的目的是希望讓讀者:「能看懂那些人,看透那些事。從而了解台灣的過去、現在,和可能發生的未來」。我希望這些文字,能為歷史留下一些記錄,為個人留下一份「記憶」。

人們對歷史情境的「記憶選擇」,會決定他/她,是要追求快樂希望的未來,還是總在緬懷過去的惆悵、憤慨和無奈。

2024年11月8日,下午兩點,台南。在採訪陳水扁時,給我印象深刻的一幕,發生在他住家樓下的那間會議室。

那天,他在外籍看護攙扶下,從一樓爬樓梯,來到這間位於二樓的會議室。

2小時訪談結束後,我送他到樓梯口。看著他獨自拄著拐杖,扶著樓梯扶手,小心地一步步走下樓梯。

這樣的場景,或許就是許多政治人物,最終要面對的政治現實。

當你身處權力之巔,萬眾傾戴仰望。連周遭和家人四周,都圍繞著奉承和獻媚的聲音。但當你離開那個位置,回歸平淡時,卻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走下階梯。

從對陳水扁的歷史「記憶選擇」中,可以得到3點啟示:

  1. 實事與具體作為的價值衡量——

從101跨年煙火帶來的觀光人潮,到其對全球媒體報導的傳播影響力;從基隆河分洪治水工程的啟用次數,到易淹水區域是否真的得到改善;從南科的年度總產值,到銀行業體系的穩定性和年度獲利情況……

這些都可以通過客觀數據來驗證。與其他民選總統所做過的「實事」相比,陳水扁是否在民選總統中,最擅長「做事」?提醒他的同志們也可重新思考,「誰說民進黨不會做事」?而非只會政治,不會做事。

如果都只在意識形態上拼高下,而不在做事方面比厲害,贏得了權力,最後,大家都是徹底的輸家?

  1. 政治文化與清廉風險——

台灣的政治文化充滿了濃厚的人情世故,對權勢的追逐往往掩蓋了是非分明的價值觀,這樣的風氣會帶來無所不在的系統性風險。

對任何黨派的政治人物而言,都需要警惕此種風氣可能對清廉的侵蝕,因為不僅會損害個人操守,也會損害整體政治生態的健康。

  1. 社會反思與媒體責任——

整個社會需要反思,當年對陳水扁無涉政治的女兒進行媒體霸凌和騷擾,是否在無形中激化了對立情緒?

如今藍綠媒體的板塊反轉,形成「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這樣的局面是台灣社會和媒體應深刻反思,並避免重蹈覆轍的現象。

●●

「選擇性記憶」,這種「記憶」的模糊性值得探討。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事件、人物的真相會被人們的情感和偏見所扭曲,甚至被刻意遺忘或「選擇性記憶」。

只有通過真實的事實和數據來還原過去,這樣才能讓人們看清當時的全貌,不受主觀評價影響,對人物和事件進行更公正的理解看待。

通過詳細呈現事件細節和具體數據,不只是在記錄歷史,還是在幫助讀者建立更具體的「歷史感」。這不僅有助於釋放曾經的偏見和糾結,也可以讓未來的人們看到歷史的不同面向。

這種方法有一種「冷靜的力量」,用客觀事實來平衡那些因情緒或政治立場而產生的對錯之分。不僅還原事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們能夠在情感上得到釋放,能更清晰地理解過去對今天的意義。

事實上,人都是情感動物,可以有情感透射,但要善用「冷靜的力量」,選擇用數據和具體事實來呈現事件、人物、歷史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尊重歷史和追求真相的態度。

●●●

歷史的「記憶選擇」不僅關乎個人,更決定了集體的未來。我們選擇記得什麼、忘記什麼,將形塑出追求希望還是沉溺仇恨。

讓我們選擇那些能夠帶來成長與啟發的記憶,共同構建一個更具希望的未來。幫助我們認識過去、看清現在,謹慎地走向明天。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大大人物》就是要這樣的「國會議員」!才應該代表台灣揚名國際!

如果有一天,台灣的年輕政治人物被評為BBC、CNN、或《

2024-12-21 13:33

大大評論》「和平總統」來了!川普讓台海戰爭風險大降?

川普與拜登,誰才是「和平總統」?表面上看,拜登主張多邊合

2024-12-19 09:28

大大評論》川普上台 中美從對抗轉向局部合作

川普重新執掌白宮,是否能讓中美關係從緊張對峙中找到一絲緩

2024-12-13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