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台灣的年輕政治人物被評為BBC、CNN、或《Time》雜誌的「亞洲具影響力女性政治人物」,那麼,像張嘉郡這樣的表現,絕對有資格代表台灣引起國際的注意。
在風起雲湧血腥殺戮的政治環境中,她的行動展現了一種少見的優越果斷與意志堅持。無論國內外,這樣的國會議員的身姿,都會讓人印象深刻。
20日,立法院因3項重大法案的討論引爆藍綠激烈衝突。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張嘉郡的挺身而出,成為現場中備受關注的焦點。
一、捨身護韓,展現政治行動力
韓國瑜作為立法院院長,在激烈的議場攻防中成為眾矢之的。張嘉郡在這場混亂中,展現出高度的應變能力與行動力:
1. 「果斷站位,判斷風險」:當韓國瑜進場時,張嘉郡立即站在他身邊,迅速判斷可能的攻擊來源,主動將自己置於衝突前線,為韓國瑜擋住潛在的威脅。
2. 「以身作盾,堅守護衛」:面對現場推擠與潑水衝突,張嘉郡果斷張開左手護住韓國瑜的臉部,以防止任何攻擊直接傷害到他。
3. 「分工協作,堅守陣線」:她與其他藍委如羅明才、陳菁徽、鄭正鈐形成保護圈,分工明確,確保韓國瑜的周邊安全無虞。
二、冷靜應對壓力,體現韌性
在激烈推擠的現場,張嘉郡始終保持冷靜:
1. 承受壓力,穩定現場:面對綠委的拉扯與潑水攻勢,她穩定站在韓國瑜旁邊,沒有退縮一步。
2. 保持防守姿態,避免衝突升級:她沒有因現場的混亂而情緒失控,始終專注於保護韓國瑜,並未主動挑起更大的衝突。
3. 協助清場,推進議事進行:在韓國瑜進場宣布開會的關鍵時刻,她與其他藍委共同推開台上的綠委,成功開闢通路,確保韓國瑜能夠順利完成議事程序。
三、參與國際事務,展現國會角色
張嘉郡不僅在國內立法院有著鮮明的行動表現,她的國際參與經歷也引人注目。她曾擔任台灣立法院台英國會聯誼會會長,推動台灣與英國議會的交流合作。並曾代表台灣出訪法國,參與國會外交活動,強調台法關係的重要性。
此外,張嘉郡也出席過愛爾蘭議員友好協會的相關活動,努力推動台灣與歐洲國家的互動。這些參與並非單純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實質地試圖為台灣的國際形象打開更多的空間。無論這些努力是否立竿見影,都讓台灣在某些國際場合獲得更多的曝光度。
張嘉郡的表現引起了不少關注,無論是在國內議場中強力保護韓國瑜,還是在國際場合積極推動議會外交。
12月20日,張在國會議事過程中,展現了一種難得的行動力。不分黨派的支持者都有目共睹,應該為她按讚,和為有這樣的「國會風景線」,感到安慰和驕傲。
因為場裡、場外,不分彼此、超越政治後,「大家都是台灣人」!「都是台灣隊」!都值得為「台灣美好一幕」驕傲留念。
對於這樣的年輕女性議員,如何以「優雅、理性、擔當」,靠個人努力來平衡影響國會,「極化政治、暴力野蠻的戰力問政模式」,這才是選民和台灣人要的:「更漂亮、更有正向意義的,台灣新民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