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帶來的國際經貿挑戰,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證交所將偕同上市公司赴海外引資,充分發揮上市一般板及創新板的籌資功能,協助企業強化應變能力。此番言論是在自由時報18日舉辦的「資本市場應變論壇」上發表的,該論壇聚焦討論美國關稅政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與因應之道。
林修銘指出,美國可能徵收的32%關稅對台灣影響重大,超出市場預期。他分析,不同產業面臨的挑戰各異:半導體、電子等高科技製造業雖對美國市場依賴度高,但因具備較大議價空間,轉嫁成本能力較強;相較之下,傳統產業與農業則需要更多支援。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資源較充足,應對能力較佳,但台灣電子、資通訊產業多為「生態系」結構,其中許多中小企業雖技術能力強,但資本規模較小,更需仰賴政府與資本市場支持。
針對台灣企業的優勢,林修銘表示,台灣企業技術能力強、已形成產業聚落,製造能力備受各國肯定,有望爭取關稅豁免的時間與空間。然而,台灣以外銷為導向的經濟特性,使許多企業在川普第一任期已調整過產能布局,若需再次重新布局將面臨較大營運壓力。
對投資人而言,林修銘建議回歸基本面看待股市震盪,關注企業的技術發展能量及應對調整速度。他也呼籲企業加強資訊公開與投資人關係管理,提高財務與營運透明度,並適時實施庫藏股以提振市場信心。目前已有100多家公司實施庫藏股,預期未來將有更多上市櫃公司加入。
展望未來,林修銘強調,證交所相信每次風浪都是台灣企業厚植競爭力、推動轉型的契機。憑藉企業韌性、創新能力及政策支持,台灣能夠克服挑戰。證交所將積極發揮一般板、創新板籌資功能,協助上市公司籌資,並攜手上市公司赴海外引資,促進雙邊交流與業務合作,在變動的國際情勢中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