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北檢與新北地檢針對罷免民進黨立委的連署行動展開大規模搜索、約談甚至聲押,國民黨強烈反彈,質疑民進黨政府動用司法力量進行「政治追殺」。包括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台北市長蔣萬安、桃園市長張善政等藍營要角17日齊聚台北地檢署門口發起抗議行動,表達對「執政黨藉司法清算在野黨」的不滿。
近日檢調兵分多路搜索台北、新北等地的國民黨黨部及連署領銜人住處,並以「偽造文書」等罪嫌約談相關人員,甚至出動偵辦黑金案件的檢察官,動用規格之高引發關注。國民黨質疑,此舉將基層連署領銜人視為「組織犯罪」對待,涉嫌違反比例原則,造成寒蟬效應。
對此,朱立倫批評,罷免行動本屬民主手段,如今卻遭遇檢方強力打壓,反觀2020年罷免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的行動,同樣出現大量死亡連署與代簽,但高雄地檢署當年僅進行初步調查,最後以不起訴結案,質疑司法雙標。
蔣萬安也親自出席聲援,並罕見以市長身分現身抗議現場。他指出,罷免領銜人原本就不具查核連署人身分真偽的公權力,如今卻因無法驗證資料真實性而遭聲押、交保,令人難以接受。蔣也呼籲賴清德總統解散國會、重新大選,以還政於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抗爭地點位於《集會遊行法》限制區內,依法不得舉辦集會遊行。民進黨過去在野時期曾多次主張廢除相關限制,如今卻以此批評在野黨,遭質疑雙重標準、忘了初衷。
除了蔣萬安與朱立倫,謝龍介、張善政亦到場聲援,立法院長韓國瑜雖未現身,但深夜於臉書發文指出:「希望台灣的司法法制能夠中立,不要讓台灣的民主陷入黑暗」,表態力挺。反觀被視為藍營2028總統熱門人選的台中市長盧秀燕則尚未現身,動向引人關注。
目前全台共有35案罷免案進入第二階段,其中多數為民進黨立委,而國民黨主導的15案則因搜索行動受阻,發展受限。藍營質疑,這場「大罷免」的真正目的是削弱甚至「消滅」國民黨,形同政治清算,恐導致台灣民主倒退。
朱立倫強調,罷免制度是民主社會合法的政治參與方式,若因執政者干預而受到司法打壓,將對台灣民主造成嚴重傷害。他呼籲國人共同關注此事,守護言論與政治參與的自由。
針對近期北檢與新北地檢針對罷免民進黨立委的連署行動展開大規模搜索、約談甚至聲押,國民黨強烈反彈,質疑民進黨政府動用司法力量進行「政治追殺」。包括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台北市長蔣萬安、桃園市長張善政等藍營要角17日齊聚台北地檢署門口發起抗議行動,表達對「執政黨藉司法清算在野黨」的不滿。
近日檢調兵分多路搜索台北、新北等地的國民黨黨部及連署領銜人住處,並以「偽造文書」等罪嫌約談相關人員,甚至出動偵辦黑金案件的檢察官,動用規格之高引發關注。國民黨質疑,此舉將基層連署領銜人視為「組織犯罪」對待,涉嫌違反比例原則,造成寒蟬效應。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罷免制度是世界各民主國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直接民主機制,允許選民在選舉週期之間撤銷當選官員的職務。在台灣,罷免權源自憲法賦予人民的參政權,具體程序則由《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範。
根據現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程序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需有選舉區內合格選舉人提出罷免案;第二階段需在一定期限內收集足夠數量的連署(立委罷免案需達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0%);第三階段則是投票表決。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修法後,罷免門檻從原本投票率須達50%降低為25%,同時廢除了「不得宣傳罷免理由」的限制,使罷免較以往更易成功。
關於《集會遊行法》,該法確實規定特定場所禁止或限制集會遊行,包括總統府、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各級法院及總統官邸等重要政府機關周邊區域。近年來,社會各界對此法有不同看法,部分人士認為限制區的設置影響人民表達意見的權利,但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需要平衡集會自由與維護機關正常運作的需求。
在民主國家中,檢察機關的獨立性至關重要。理論上,檢察官偵辦案件應不受政治力影響,依法律及證據獨立行使職權。國際標準如《關於檢察官角色的聯合國準則》(UN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Prosecutors)強調檢察機關應免於不當政治干預。
台灣歷史上曾有多起重大罷免案,包括2016年針對黃國昌、2020年針對韓國瑜、2021年針對陳柏惟等。這些案例的處理方式與結果,成為討論司法標準是否一致的參考依據。
在民主政治中,執政黨與在野黨的相互制衡是重要機制。政治學理論指出,健全的民主制度需要有效的制衡機制,包括來自在野黨的監督、獨立司法系統的公正執法,以及公民社會的積極參與。
對此,朱立倫批評,罷免行動本屬民主手段,如今卻遭遇檢方強力打壓,反觀2020年罷免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的行動,同樣出現大量死亡連署與代簽,但高雄地檢署當年僅進行初步調查,最後以不起訴結案,質疑司法雙標。
蔣萬安也親自出席聲援,並罕見以市長身分現身抗議現場。他指出,罷免領銜人原本就不具查核連署人身分真偽的公權力,如今卻因無法驗證資料真實性而遭聲押、交保,令人難以接受。蔣也呼籲賴清德總統解散國會、重新大選,以還政於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抗爭地點位於《集會遊行法》限制區內,依法不得舉辦集會遊行。民進黨過去在野時期曾多次主張廢除相關限制,如今卻以此批評在野黨,遭質疑雙重標準、忘了初衷。
除了蔣萬安與朱立倫,謝龍介、張善政亦到場聲援,立法院長韓國瑜雖未現身,但深夜於臉書發文指出:「希望台灣的司法法制能夠中立,不要讓台灣的民主陷入黑暗」,表態力挺。反觀被視為藍營2028總統熱門人選的台中市長盧秀燕則尚未現身,動向引人關注。
目前全台共有35案罷免案進入第二階段,其中多數為民進黨立委,而國民黨主導的15案則因搜索行動受阻,發展受限。藍營質疑,這場「大罷免」的真正目的是削弱甚至「消滅」國民黨,形同政治清算,恐導致台灣民主倒退。
朱立倫強調,罷免制度是民主社會合法的政治參與方式,若因執政者干預而受到司法打壓,將對台灣民主造成嚴重傷害。他呼籲國人共同關注此事,守護言論與政治參與的自由。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