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近日舉辦的「上證·首席講壇」中表示,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中國雖有能力進行反制,但仍應採取「以戰促和」策略,避免中美經濟「硬脫鉤」,為中國經濟轉型爭取緩衝時間。
沈建光指出,中國反制美國關稅的底氣來自三方面:一是「內循環」建設取得進展,消費持續成長;二是中美人工智慧領域差距縮小,DeepSeek等科技創新企業展現中國創新能力;三是經歷七年貿易戰後,中國在全球市場出口占比反而較2018年有所上升。
針對當前經濟形勢,沈建光認為中國宏觀政策已有兩大轉折:財政政策明顯加力,今年官方赤字率首次達到4%,廣義赤字率接近10%;政策重心從投資轉向消費,「以舊換新」政策效果顯著,帶動相關消費品銷售增長。
然而,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出口增速可能下滑、消費恢復動力不足、物價持續低迷、房地產市場不穩定、民間投資乏力、外商投資下滑以及地方財政困難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美出口占GDP的2.8%,美國關稅提高將直接影響中國經濟增長,並通過乘數效應影響國內投資和消費。
沈建光強調,中美兩國經濟尚不至於立即全面「硬脫鉤」,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可為中國經濟轉型贏得寶貴時間。他建議中國應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持續推進擴大內需政策,應對可能的經濟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