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綜合報導
為讓民眾有能力買房,建商近年來不斷興建小坪數住宅,以低總價的方式吸引消費者目光。而這些小坪數的建案,多半都會規劃一層多戶,在戶數變多的情況下,也導致公設比逐漸攀升。
有網友匿名投稿到臉書粉專「靠北建商2.0」,哀怨談到現今預售屋坪數小、公設比高的問題,不僅每間房都跟「棺材屋」沒兩樣,格局也千奇百怪,直言明明身在台灣,卻有「香港化」的趨勢。
網友感嘆現今預售坪數愈來愈小,公設比卻愈來愈高。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該言論也引發其他網友的共鳴,「真的,鳥仔房,一間要賣1000萬真的很扯」、「主要是一堆盤子拚命買高公設比的房子」、「買不了這麼貴的,就蓋小一點再賣貴一點」、「就是因為房價高,所以現在都蓋小坪數,大坪數怕你買不起」、「大坪數你買不起,公設你要用又不想付錢」。
房價居高不下,民眾購屋面積也跟著縮水,根據統計,2024年第3季全國平均買賣面積為31.81坪,對比10年前同期約減少7.33坪。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榮譽理事長蔡紹豪曾表示,為符合消費者負擔得起的總價帶,房子只好越蓋越小,形成「小宅化」現象。
蔡紹豪指出,民眾想買到空間相對不狹隘的房子,首要考量就是「坪效」,最理想的狀況尋找室內坪數較大的產品,1層4戶或以下,坪數通常較大,規劃及使用都較方便;樓高至少3米可減少空間壓迫感,讓室內感覺較大;動線設計直接不迂迴,寬度至少70公分以上。
若因預算考量無法購買坪數較大的產品,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則建議,可在裝修上進行改造,如以往天花板常會做得與樑齊高並規劃嵌燈,不過現在也很流行「侘寂風」,以圓弧方式將樑包住,光源則採用吸頂燈,讓樓高最大化,也能改善空間擁擠的感覺。
設計小辭典:
侘寂(日語:侘び・寂び,平假名:わび・さび)是日本文化中的美學概念,「侘寂」念作「わびさび」(wabisabi),若要以中文漢字打出來,則是「ㄔㄚˋㄐㄧˊ」是日本獨有的美學意識,概念較為抽象,被認為是一種以接受短暫與不完美為核心的世界觀。這種美學概念有時被描述為一種欣賞本質上「不完美、無常和不完整」的美。仛寂風前身可追朔到日本茶室的草庵風,近期才被定義成新的設計風格,它去掉了過多複雜的裝飾,追求極簡樸素的原始氛圍,營造孤獨及空曠境界,是另一種生活風格的詮釋!
延伸閱讀→建商愛蓋、民眾愛買「這款房」!台中重劃區討論最熱的是「它」:符合首購接受度新青安真的會查!她踩到地雷慘了 網透露「各種手段」:查水電、就醫紀錄躲不過「金秀賢防治法」連署過關衝上國會成案將提高合法性交年齡揭弊媒體撰文消費爭議報導伸張新聞自由狠心飼主開車丟狗!謊稱不同犬隻遭打臉重罰1萬5千元還送辦泡泡瑪特爆甲醛、重金屬超標? 國外玩家:放兩三年驗仍超標
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綜合報導
為讓民眾有能力買房,建商近年來不斷興建小坪數住宅,以低總價的方式吸引消費者目光。而這些小坪數的建案,多半都會規劃一層多戶,在戶數變多的情況下,也導致公設比逐漸攀升。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這篇文章討論了台灣房地產市場中小坪數住宅和高公設比的趨勢。以下是一些相關的延伸知識:
1. 公設比的概念與計算方式:公設比是指公共設施面積占總建物面積的比例。一般而言,合理的公設比約為25-30%,但近年來許多新建案的公設比已攀升至35-40%甚至更高。公設包含電梯間、走廊、大廳、管理室、機電設備間等共用空間。
2. 台灣與香港住宅空間比較:文中提到台灣有「香港化」的趨勢,實際上香港的住宅空間確實較為緊湊,2021年香港人均居住面積約為161平方呎(約4.88坪),而台灣目前平均約為8-10坪,雖然台灣的空間仍然較大,但確實有逐漸縮小的趨勢。
3. 坪效的意義:坪效指的是每坪使用空間的效益,通常以室內實際可使用面積與購買總坪數的比值來衡量。坪效越高,表示購買的坪數中實際可用的比例越大,公設比則越低。
4. 小宅化趨勢的全球現象:小宅化不僅是台灣的趨勢,全球許多大城市如東京、紐約、倫敦等地也都有類似現象,這與土地稀缺、房價上漲及人口結構變化(單身族群增加)有關。
5. 侘寂風的設計特點:除了文中提到的概念外,侘寂風設計通常採用自然材質如木材、石材、竹子等,色調多為淺色系、米色、灰色等中性色調,強調留白及簡約,這種設計在小坪數住宅中特別受歡迎,因為可以創造空間感並減輕視覺壓力。
6. 房屋總價與坪數的關係:台灣房地產市場中,開發商常根據特定地區的「可負擔總價帶」來規劃產品,當房價上漲但消費者預算有限時,坪數就成為調整的變數,因此才出現坪數縮小但總價仍維持在特定區間的現象。
7. 建築法規對住宅設計的影響:台灣的建築法規對於採光、通風等有基本要求,但對於室內空間配置較為寬鬆,因此出現了文中提到的「千奇百怪」格局。相較之下,如日本等國對於住宅最低標準有更嚴格的規範。
有網友匿名投稿到臉書粉專「靠北建商2.0」,哀怨談到現今預售屋坪數小、公設比高的問題,不僅每間房都跟「棺材屋」沒兩樣,格局也千奇百怪,直言明明身在台灣,卻有「香港化」的趨勢。
網友感嘆現今預售坪數愈來愈小,公設比卻愈來愈高。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攝
該言論也引發其他網友的共鳴,「真的,鳥仔房,一間要賣1000萬真的很扯」、「主要是一堆盤子拚命買高公設比的房子」、「買不了這麼貴的,就蓋小一點再賣貴一點」、「就是因為房價高,所以現在都蓋小坪數,大坪數怕你買不起」、「大坪數你買不起,公設你要用又不想付錢」。
房價居高不下,民眾購屋面積也跟著縮水,根據統計,2024年第3季全國平均買賣面積為31.81坪,對比10年前同期約減少7.33坪。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榮譽理事長蔡紹豪曾表示,為符合消費者負擔得起的總價帶,房子只好越蓋越小,形成「小宅化」現象。
蔡紹豪指出,民眾想買到空間相對不狹隘的房子,首要考量就是「坪效」,最理想的狀況尋找室內坪數較大的產品,1層4戶或以下,坪數通常較大,規劃及使用都較方便;樓高至少3米可減少空間壓迫感,讓室內感覺較大;動線設計直接不迂迴,寬度至少70公分以上。
若因預算考量無法購買坪數較大的產品,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則建議,可在裝修上進行改造,如以往天花板常會做得與樑齊高並規劃嵌燈,不過現在也很流行「侘寂風」,以圓弧方式將樑包住,光源則採用吸頂燈,讓樓高最大化,也能改善空間擁擠的感覺。
設計小辭典:
侘寂(日語:侘び・寂び,平假名:わび・さび)是日本文化中的美學概念,「侘寂」念作「 わびさび」(wabisabi),若要以中文漢字打出來,則是「ㄔㄚˋ ㄐㄧˊ」是日本獨有的美學意識,概念較為抽象,被認為是一種以接受短暫與不完美為核心的世界觀。這種美學概念有時被描述為一種欣賞本質上「不完美、無常和不完整」的美。仛寂風前身可追朔到日本茶室的草庵風,近期才被定義成新的設計風格,它去掉了過多複雜的裝飾,追求極簡樸素的原始氛圍,營造孤獨及空曠境界,是另一種生活風格的詮釋!
延伸閱讀→
建商愛蓋、民眾愛買「這款房」!台中重劃區討論最熱的是「它」:符合首購接受度
新青安真的會查!她踩到地雷慘了 網透露「各種手段」:查水電、就醫紀錄躲不過
「金秀賢防治法」連署過關衝上國會 成案將提高合法性交年齡
揭弊媒體撰文消費爭議報導 伸張新聞自由
狠心飼主開車丟狗!謊稱不同犬隻遭打臉 重罰1萬5千元還送辦
泡泡瑪特爆甲醛、重金屬超標? 國外玩家:放兩三年驗仍超標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