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錢線》節目中,主持人錢怡君(錢子)邀請臺安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袁明琦醫師,深入剖析「心肌梗塞」這位沉默殺手的風險與預防之道。袁醫師不僅從專業角度出發,也結合自身經歷,分享實用的保養建議,希望觀眾都能遠離心臟病魔。
袁明琦醫師強調,心臟如同一部不知疲倦的機器,也需要適當的休息。他提醒現代人常常忽略睡眠品質,熬夜追劇、工作過勞,讓心臟長期處於過度運轉狀態。他指出,睡眠時配合人體自然分泌的褪黑激素,能有效降低心跳頻率,讓心臟獲得寶貴的喘息時間。
針對心臟健康,袁醫師提出「三大致命危機」:第一是心臟結構異常,例如二尖瓣脫垂、心臟肥大或主動脈狹窄;第二是冠狀動脈阻塞,造成血液供應不足,引發心肌梗塞;第三則是心律不整,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暈厥或猝死。他提醒民眾,即使年輕或無明顯症狀,也應該保持警覺。
氣候劇變也是心臟病的重要風險因子。袁醫師指出,台灣冬天室內外溫差大,容易造成交感神經混亂,尤其是服用心臟藥物的族群,更要注意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建議民眾在寒冷天氣中外出前應做好保暖措施,並評估當日是否適合外出活動。
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袁醫師特別強調健康檢查的重要性。不過他也提醒,健檢只是輔助工具,若檢查出輕度血管狹窄,並不代表就一定需要接受支架手術。是否手術應依據病患有無明顯症狀和醫師專業評估決定,不宜一味追求「治療影像」而忽略「治療身體需求」。
此外,他強調,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是關鍵。曾親歷心肌梗塞的袁醫師坦言,自己改變了飲食習慣,大幅減少油炸食物與紅肉攝取,轉而多選擇清淡、營養均衡的飲食,並控制份量。他也建議,運動前務必補充水分,避免空腹或缺水狀態下運動,否則反而可能傷身。
袁醫師指出,喝水是維持血液流暢的基本功,但咖啡與茶雖含水分,卻含有咖啡因和茶鹼,可能刺激心跳加速,不宜完全取代純水攝取。他提醒,若身體感到疲憊,應適時聆聽身體訊號,避免過度勉強。
最後,袁醫師溫馨呼籲,每個人都應該時刻關注自身健康,特別是睡眠不規律、抽菸喝酒、體重過重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更要積極管理生活習慣,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只要落實日常保健,即使有輕微的心臟問題,也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健康大錢線》提醒您:守護心臟健康,從日常做起,別等症狀來襲才後悔莫及!
《健康大錢線》節目中,主持人錢怡君(錢子)邀請臺安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袁明琦醫師,深入剖析「心肌梗塞」這位沉默殺手的風險與預防之道。袁醫師不僅從專業角度出發,也結合自身經歷,分享實用的保養建議,希望觀眾都能遠離心臟病魔。
袁明琦醫師強調,心臟如同一部不知疲倦的機器,也需要適當的休息。他提醒現代人常常忽略睡眠品質,熬夜追劇、工作過勞,讓心臟長期處於過度運轉狀態。他指出,睡眠時配合人體自然分泌的褪黑激素,能有效降低心跳頻率,讓心臟獲得寶貴的喘息時間。
針對心臟健康,袁醫師提出「三大致命危機」:第一是心臟結構異常,例如二尖瓣脫垂、心臟肥大或主動脈狹窄;第二是冠狀動脈阻塞,造成血液供應不足,引發心肌梗塞;第三則是心律不整,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暈厥或猝死。他提醒民眾,即使年輕或無明顯症狀,也應該保持警覺。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心肌梗塞(心臟病發作)是一種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發生時冠狀動脈血流受阻,導致心肌缺氧壞死。以下是文章相關的延伸知識:
褪黑激素不僅與睡眠有關,還具有抗氧化特性,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保護作用。研究顯示,褪黑激素有助於調節血壓和減輕心臟發炎反應。良好的睡眠習慣能夠維持正常的褪黑激素分泌,間接保護心臟健康。
關於文中提到的「三大致命危機」,二尖瓣脫垂是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之一,大多數患者無症狀,但部分人可能出現心悸、胸痛等症狀。心臟肥大則常見於長期高血壓患者,是身體對血壓升高的代償機制,但長期可能導致心臟功能下降。主動脈狹窄會增加心臟負擔,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衰竭。
氣候變化對心臟的影響在醫學上被稱為「季節性心血管事件」。統計顯示,心臟病發作在冬季增加20-50%。寒冷天氣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同時也增加血液黏稠度,這些因素共同提高了心肌梗塞風險。
關於支架手術的決定,醫學上遵循「適當治療」原則。根據美國心臟學會(AHA)和歐洲心臟學會(ESC)指南,輕度冠狀動脈狹窄(通常小於70%)且無明顯症狀的患者,藥物治療通常是首選,而非立即進行侵入性手術。
水分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常被低估。脫水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臟負擔。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約2升水,但需根據個人活動量、環境溫度和身體狀況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咖啡與心臟健康的關係並非完全負面。近年研究顯示,適量咖啡攝取(每日1-3杯)可能與降低心臟病風險相關,可能是因為咖啡中含有抗氧化物質。但對已有心律不整或高血壓患者,仍建議謹慎飲用。
心肌梗塞的黃金救治時間是發病後120分鐘內,俗稱「黃金兩小時」。認識心肌梗塞的早期症狀非常重要,包括持續胸痛、左肩放射痛、冒冷汗、呼吸困難等。及時撥打急救電話並服用阿斯匹靈可提高存活率。
氣候劇變也是心臟病的重要風險因子。袁醫師指出,台灣冬天室內外溫差大,容易造成交感神經混亂,尤其是服用心臟藥物的族群,更要注意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建議民眾在寒冷天氣中外出前應做好保暖措施,並評估當日是否適合外出活動。
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袁醫師特別強調健康檢查的重要性。不過他也提醒,健檢只是輔助工具,若檢查出輕度血管狹窄,並不代表就一定需要接受支架手術。是否手術應依據病患有無明顯症狀和醫師專業評估決定,不宜一味追求「治療影像」而忽略「治療身體需求」。
此外,他強調,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是關鍵。曾親歷心肌梗塞的袁醫師坦言,自己改變了飲食習慣,大幅減少油炸食物與紅肉攝取,轉而多選擇清淡、營養均衡的飲食,並控制份量。他也建議,運動前務必補充水分,避免空腹或缺水狀態下運動,否則反而可能傷身。
袁醫師指出,喝水是維持血液流暢的基本功,但咖啡與茶雖含水分,卻含有咖啡因和茶鹼,可能刺激心跳加速,不宜完全取代純水攝取。他提醒,若身體感到疲憊,應適時聆聽身體訊號,避免過度勉強。
最後,袁醫師溫馨呼籲,每個人都應該時刻關注自身健康,特別是睡眠不規律、抽菸喝酒、體重過重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更要積極管理生活習慣,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只要落實日常保健,即使有輕微的心臟問題,也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健康大錢線》提醒您:守護心臟健康,從日常做起,別等症狀來襲才後悔莫及!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