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後,在僅僅上路13小時內,突然宣布暫緩90天,給予全球超過75個國家喘息空間,台灣也在其中。不過,即使台灣暫時免除32%的高額對等關稅,仍需面對額外10%的基準關稅。原本屬於ITA協定內零關稅的台灣電子與通訊產業,現也被納入加稅範圍,等於變相增稅。
評論指出,川普這套策略如同高明的心理戰,先大幅拉高稅率至32%,再「慷慨」暫緩為10%,營造出如釋重負的假象。然而包括汽車、鋼鋁產品等產業,仍然維持25%的高關稅,整體而言,企業與產業的稅負並未真正減輕。
目前台灣政府對於新增10%關稅影響範圍與衝擊程度,尚未提出完整調查與因應對策。節目中質疑,政府對於如何調整產業政策、是否給予補貼與援助,尚未有明確規劃。尤其90天緩衝期過後,關稅是否回到32%,仍是未知數。反觀日本與韓國已與美方啟動初步談判,預期相關協議涉及能源採購、軍售增加、甚至匯率調整等多重議題。
針對軍售,美方早已提出希望台灣能提升軍事預算至GDP5%的要求。此外,美國可能要求台幣升值約10%,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體系而言,無疑帶來巨大壓力。節目指出,這些議題政府是否已有清晰規劃仍不得而知。
非關稅貿易領域也成焦點,據分析,美方可能要求台灣將汽車與保健食品等關稅降至零,這將衝擊國內相關產業與就業人口,屆時是否搭配補貼政策、如何協調國內產業調整,仍有待規劃。
另一重要議題是美債。台灣目前持有大量美國國債,未來是否能作為談判籌碼降低關稅壓力,亦成關注焦點。節目強調,90天的緩衝期稍縱即逝,政府若無積極整備,無論是法規、預算調整或產業協調,恐難有效應對美方極限施壓。
節目也批評民進黨政府將這90天視為「大選戰略空窗期」,期望靠大選成功換取更有利談判條件,但若無實質對策,即使大選勝出,也難以憑空取得談判優勢。主持人直言,若政府只專注於選舉佈局,忽視與美方談判準備,將對台灣未來經濟安全構成重大隱憂。
綜合來看,川普關稅大震撼雖暫時按下暫停鍵,留給各國90天時間進行調整,但台灣若不能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凝聚朝野共識、積極備戰談判,90天後面對的是恢復32%高關稅的重擊,還是成功爭取有利條件,端看政府是否能把握時間,審慎布局。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後,在僅僅上路13小時內,突然宣布暫緩90天,給予全球超過75個國家喘息空間,台灣也在其中。不過,即使台灣暫時免除32%的高額對等關稅,仍需面對額外10%的基準關稅。原本屬於ITA協定內零關稅的台灣電子與通訊產業,現也被納入加稅範圍,等於變相增稅。
評論指出,川普這套策略如同高明的心理戰,先大幅拉高稅率至32%,再「慷慨」暫緩為10%,營造出如釋重負的假象。然而包括汽車、鋼鋁產品等產業,仍然維持25%的高關稅,整體而言,企業與產業的稅負並未真正減輕。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是美國貿易政策的重要轉變,這種政策的基本理念是向對美國實施較高關稅的國家徵收同等水平的關稅。這次政策包含了基準關稅10%,以及對特定國家的額外懲罰性關稅,最高可達32%。
資訊科技協定(ITA)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一項多邊協定,旨在取消資訊科技產品的關稅。台灣是ITA協定的簽署國,這意味著台灣的電子和通訊產品在協定國之間可享受零關稅待遇。然而,川普新政策將這些產品納入加稅範圍,違反了這項國際協定的精神。
關於軍售與軍事預算,目前台灣的國防預算約占GDP的2.4%,美國要求提升至5%將對台灣財政帶來巨大壓力。2023年,台灣國防預算為6064億台幣,若提升至GDP的5%,將增加至約1.25兆台幣。
匯率是國際貿易談判中的敏感議題。如果台幣升值10%,台灣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將下降,可能導致出口下滑、製造業外移加速,進而影響就業市場。此外,台幣升值可能造成外匯存底評價損失。
在美債方面,截至2023年底,台灣持有約215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是全球第八大美債持有國。這些美債理論上可作為談判籌碼,但實際操作存在風險,包括金融市場波動、外匯準備安全等考量。
90天緩衝期是指川普政府允許特定國家有90天時間進行貿易談判,在此期間關稅維持在較低水平。此類貿易談判通常涉及多領域議題包裝,例如能源採購(如天然氣)、關稅互減、投資承諾、軍售增加等,是全方位的經貿與戰略談判。
目前台灣政府對於新增10%關稅影響範圍與衝擊程度,尚未提出完整調查與因應對策。節目中質疑,政府對於如何調整產業政策、是否給予補貼與援助,尚未有明確規劃。尤其90天緩衝期過後,關稅是否回到32%,仍是未知數。反觀日本與韓國已與美方啟動初步談判,預期相關協議涉及能源採購、軍售增加、甚至匯率調整等多重議題。
針對軍售,美方早已提出希望台灣能提升軍事預算至GDP 5%的要求。此外,美國可能要求台幣升值約10%,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體系而言,無疑帶來巨大壓力。節目指出,這些議題政府是否已有清晰規劃仍不得而知。
非關稅貿易領域也成焦點,據分析,美方可能要求台灣將汽車與保健食品等關稅降至零,這將衝擊國內相關產業與就業人口,屆時是否搭配補貼政策、如何協調國內產業調整,仍有待規劃。
另一重要議題是美債。台灣目前持有大量美國國債,未來是否能作為談判籌碼降低關稅壓力,亦成關注焦點。節目強調,90天的緩衝期稍縱即逝,政府若無積極整備,無論是法規、預算調整或產業協調,恐難有效應對美方極限施壓。
節目也批評民進黨政府將這90天視為「大選戰略空窗期」,期望靠大選成功換取更有利談判條件,但若無實質對策,即使大選勝出,也難以憑空取得談判優勢。主持人直言,若政府只專注於選舉佈局,忽視與美方談判準備,將對台灣未來經濟安全構成重大隱憂。
綜合來看,川普關稅大震撼雖暫時按下暫停鍵,留給各國90天時間進行調整,但台灣若不能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凝聚朝野共識、積極備戰談判,90天後面對的是恢復32%高關稅的重擊,還是成功爭取有利條件,端看政府是否能把握時間,審慎布局。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