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新城鄉戶政事務所及警消合署辦公大樓於去年底開始動工,但在拆除過程中意外發現史前陶片遺物。經專家調查後確認,該處存在花岡山文化及距今約4000年的大坌坑文化層,且保存完整度高,佔工地面積約八成。
花蓮縣文化局於去年12月底接獲民眾通報,指出北埔路上的合署辦公大樓工地出現大量史前陶片。經現場勘查後,當局要求立即停工並進行考古試掘評估。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典藏研究組長尹意智表示,考古團隊共進行4條探溝及2個試掘探坑,在地表下約1公尺處發現距今2000年的花岡山文化層,而在1.5公尺深處則發現有繁複劃紋的陶片,推測為台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大坌坑文化層。
考古團隊在北埔派出所舊址及消防隊前基地進行挖掘時,還陸續發現3具甕棺。尹意智解釋,甕棺是花岡山文化的特殊葬俗形式,且此次發現的位置密度相當高。根據試掘結果,文化層最淺處距地表僅40公分,最深處達2.5公尺,顯示原地形為沙丘,雖然過去有建物存在,但大部分地層仍保留完整。
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指出,此處大坌坑文化層的完整性可能是東部第一,對考古學研究極具價值。接下來將進入文化審議程序,由文化資產審議會與開發單位討論現地保存或變更設計的可能性,若確定無法保存,才會採取搶救發掘的方式。
無黨籍花蓮縣議員楊華美今日邀集相關單位現勘,許多附近居民對於村落鬧區有如此珍貴的遺址感到驚訝,紛紛前來關心。楊華美表示,應透過專案會議集結各方意見,並審慎評估工程進行方式。
花蓮縣消防局則表示,從救災救護需求考量,廳舍必須設置在北埔村內,目前附近沒有更合適的地點。若要另覓地點,需進行花東基金計畫變更並面臨都市計畫問題,保守估計至少需要5至10年時間,但仍會尊重審議委員會的最終決定。
原計畫中的合署辦公大樓獲中央花東基金補助2.8億元,總工程經費3.5億元,預計興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樓的辦公室,總面積約1500坪,其中包含花蓮唯一設在地下室的災害應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