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近期因出現血尿與腰部疼痛等症狀,上月25日由北所戒護前往衛福部台北醫院進行體外震波碎石手術。由於診斷顯示為輸尿管結石合併左側腎積水,今天上午柯文哲再次赴同院接受手術。院方表示,手術進行了45分鐘,採用雷射技術將一顆1×0.5公分的結石擊碎後成功取出,柯將留院觀察一天。
根據台北看守所表示,柯文哲在上月19日至21日已於所內由專業醫師診療,之後依據醫囑於25日早上被戒護至台北醫院接受相關檢查與30分鐘的體外震波碎石處置。手術結束後,因醫院評估無需住院,因此柯隨即返回北所接受後續照護。
在術後止痛管理方面,醫療團隊基於專業考量,開立Tramadol止痛藥,指示每日最多服用4次、每次1顆,並強調僅在疼痛時才需服藥。藥物全程由看守所人員保管,患者本人無法自行領藥。
北所強調,針對柯文哲健康狀況持續密切觀察,每天多次進行關懷與健康評估。上月28日下午,他再次回診由專科醫師追蹤病情,結果顯示其不適狀況已顯著改善。隔日29日下午,柯文哲於所內進行簡單的複合式運動,其生理指數與活動能力均屬正常範圍,並未達醫囑或收容人急診戒護之標準。
不過29日傍晚6時40分,柯文哲又傳出心臟不適,當晚9時55分被二度戒護至台北醫院接受診察。醫師評估後確認其生命徵象穩定,柯亦表示無其他不舒服,當晚11時許返回北所休養。同日下午5時,民眾黨現任黨主席暨立委黃國昌前往北所,遞交申請文件欲自費延醫。北所則依據羈押法與相關辦法進行審核程序。
本月1日上午,北所根據醫療需求再度依照醫囑安排戒護柯至台北醫院進行回診,並於昨日中午返所。不過因其左側輸尿管結石導致腎積水,今天清晨6時50分再次被戒護就醫,進行輸尿管鏡手術。手術歷時45分鐘,醫師運用雷射擊碎1×0.5公分的結石,並順利將碎片取出。
台北醫院指出,為預防術後可能出現的絞痛反應,已於柯文哲體內置入雙J導管,此裝置可能造成頻尿感。手術結束後,其腎積水狀況已明顯緩解,整體健康與精神狀態良好。
術後,主治醫師已向柯及其家屬詳細說明病情,同時開立抗痙攣藥物協助緩解不適。雙J導管預計將留置約5日,視復原情況再進行取出。醫院也安排後續追蹤診療,以確保整體恢復進程順利。
為促進術後康復,醫療團隊亦開立抗痙攣藥、抗生素與止痛藥。儘管柯文哲原希望當天出院,但最終仍依照醫療建議,選擇留院觀察一日,確保手術後恢復順利。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近期因出現血尿與腰部疼痛等症狀,上月25日由北所戒護前往衛福部台北醫院進行體外震波碎石手術。由於診斷顯示為輸尿管結石合併左側腎積水,今天上午柯文哲再次赴同院接受手術。院方表示,手術進行了45分鐘,採用雷射技術將一顆1×0.5公分的結石擊碎後成功取出,柯將留院觀察一天。
根據台北看守所表示,柯文哲在上月19日至21日已於所內由專業醫師診療,之後依據醫囑於25日早上被戒護至台北醫院接受相關檢查與30分鐘的體外震波碎石處置。手術結束後,因醫院評估無需住院,因此柯隨即返回北所接受後續照護。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輸尿管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它發生在連接腎臟和膀胱的管道(輸尿管)中。當腎臟形成的結石移動到輸尿管時,可能會造成阻塞,導致尿液回流而產生腎積水,這是柯文哲所經歷的情況。
體外震波碎石(ESWL)是處理尿路結石的一線治療方法,它透過體外產生的高能量聲波來擊碎結石,使其變成細小的碎片,便於自然排出。通常適用於較小的結石(小於2公分),且屬於微創治療,多數患者不需住院。
當體外震波碎石術效果不佳或結石較大時,醫師通常會考慮輸尿管鏡雷射碎石術(URS),這是柯文哲第二次接受的手術。此手術是將細長的軟式或硬式內視鏡經由尿道、膀胱進入輸尿管,直接觀察結石並使用雷射將其粉碎後取出。相較於體外震波碎石,輸尿管鏡手術對於較大或較硬的結石有更高的清除率。
雙J導管(Double-J stent)是一種呈J形兩端的軟管,在輸尿管手術後常會置入以維持尿液暢通並防止管腔狹窄。它確保腎臟排尿順暢,同時幫助碎石排出,通常會維持數日至數週不等,視恢復情況而定。置入雙J導管的患者可能會有頻尿、排尿時輕微疼痛或血尿等不適感。
文中提到的Tramadol是一種中度作用的鴉片類止痛藥,用於治療中度至重度疼痛。在尿路結石治療後的疼痛管理中常被使用,但需謹慎使用以避免依賴性。抗痙攣藥物則有助於緩解輸尿管平滑肌的痙攣,減輕結石引起的絞痛。
結石形成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脫水、飲食習慣(高鹽、高蛋白、高糖)、家族史、某些代謝疾病等。預防復發的方法包括增加水分攝取(每日2-3公升)、減少鹽分和動物蛋白攝取、適量攝取鈣質等。
泌尿系統結石在台灣相當常見,根據研究,台灣的結石盛行率約為5-10%,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且好發於30-60歲之間的成年人。台灣氣候炎熱多濕,再加上飲食習慣,使得尿路結石的發生率高於許多其他國家。
在術後止痛管理方面,醫療團隊基於專業考量,開立Tramadol止痛藥,指示每日最多服用4次、每次1顆,並強調僅在疼痛時才需服藥。藥物全程由看守所人員保管,患者本人無法自行領藥。
北所強調,針對柯文哲健康狀況持續密切觀察,每天多次進行關懷與健康評估。上月28日下午,他再次回診由專科醫師追蹤病情,結果顯示其不適狀況已顯著改善。隔日29日下午,柯文哲於所內進行簡單的複合式運動,其生理指數與活動能力均屬正常範圍,並未達醫囑或收容人急診戒護之標準。
不過29日傍晚6時40分,柯文哲又傳出心臟不適,當晚9時55分被二度戒護至台北醫院接受診察。醫師評估後確認其生命徵象穩定,柯亦表示無其他不舒服,當晚11時許返回北所休養。同日下午5時,民眾黨現任黨主席暨立委黃國昌前往北所,遞交申請文件欲自費延醫。北所則依據羈押法與相關辦法進行審核程序。
本月1日上午,北所根據醫療需求再度依照醫囑安排戒護柯至台北醫院進行回診,並於昨日中午返所。不過因其左側輸尿管結石導致腎積水,今天清晨6時50分再次被戒護就醫,進行輸尿管鏡手術。手術歷時45分鐘,醫師運用雷射擊碎1×0.5公分的結石,並順利將碎片取出。
台北醫院指出,為預防術後可能出現的絞痛反應,已於柯文哲體內置入雙J導管,此裝置可能造成頻尿感。手術結束後,其腎積水狀況已明顯緩解,整體健康與精神狀態良好。
術後,主治醫師已向柯及其家屬詳細說明病情,同時開立抗痙攣藥物協助緩解不適。雙J導管預計將留置約5日,視復原情況再進行取出。醫院也安排後續追蹤診療,以確保整體恢復進程順利。
為促進術後康復,醫療團隊亦開立抗痙攣藥、抗生素與止痛藥。儘管柯文哲原希望當天出院,但最終仍依照醫療建議,選擇留院觀察一日,確保手術後恢復順利。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