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拍賣官開講囉/雕紅漆絕技再現!台北故宮剔紅漆花卉瓶被譽為明代工藝典範

2024-09-27 15:52  作者 / 翰

明永樂 剔紅漆花卉瓶。(圖片來源 : 國立故宮博物院 OPEN DATA)明永樂 剔紅漆花卉瓶。(圖片來源 : 國立故宮博物院 OPEN DATA)

台北故宮有一件很有名的雜項剔紅漆器-明永樂《剔紅漆花卉瓶》。

剔紅為東亞漆器製作工藝,是雕漆中最盛行的一類,又名「雕紅漆」或「紅雕漆」。其技法於唐代就具相當規模,成熟於宋元時期,發展於明清兩代,南北很多流派都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剔紅技巧。

剔紅做法是先將金銀錫木等材質作胎,在胎骨上層層髹塗紅漆,少則八九十層,多則一二百層,待積累至相當厚度,在底漆半乾時,描繪畫稿,再「剔」掉部分紅漆,形成圖案。剔紅漆器無須通體朱紅,凡是圖案雕刻部份保持紅色的,即可歸入剔紅器。

日本有相似概念堆朱,但是實際上包含2種不同工藝:一種與剔紅相同,依靠雕刻成型;另一種是將半流動的油漆膏注入模具,利用外範輔助成型。中國將後者另稱作堆漆。

明永樂《剔紅漆花卉瓶》的瓶底施黑漆,足內右側邊緣,刻款為楷體直書「大明永樂年制」,是台北故宮藏唯一一件永樂款的剔紅長頸瓶,也是世界漆器藏品中的稀有品,只有國立丹麥博物館收藏一件類似的作品。

瓶口做盤口式,下接幾近垂直的長頸,削肩直腹的瓶腹,無足,造型莊重,氣勢堂皇穩重。本件作品不僅造型稀有,而且紋飾的布局、工藝的技術,還有紋飾的刀法和漆器質感的表現,無一不是明代早期剔紅漆器的典範。

瓶口口沿飾有回紋,全器滿飾花卉紋。頸部及腹部以直線區隔,頸部刻轉枝花卉紋,枝葉呈波浪狀,上下分枝交錯安排四朵全開的花朵,分別為石榴、牡丹及茶花。器腹轉枝花卉上下交錯各三朵,上層為梔子花、菊及茶花,下層為茶花、牡丹、梔子花。枝幹婉轉相連,花型飽滿,枝葉豐厚,與端莊的器形相應,顯得落落大方,氣勢不凡。

細看花葉的縫隙間露出黃色素地,陰影中彷彿存在著深邃濃密的花叢。漆層甚厚,花瓣得以層疊高低錯落;花蕊交織似錦,簇擁成團;葉片舒展有致,葉脈刻劃挺勁有神,無處不見其設計嚴謹,與刀法運用之靈活自如,漆面並經仔細打磨,使「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達到剔紅技法的最高境界。

明代永樂時期的工匠需要定期服勞役為宮廷製器,《嘉興府志》中曾提及製漆名匠擔任工部營繕所的副主管,由於雕漆工藝的工序繁複,不論是製胎、以漆灰、漆布加固、或多次上漆等,每一個步驟都關係著成品的品質。

永樂朝宮廷製器做工嚴謹,一絲不苟,即使歷經六百年,到今天仍然堅固如初,漆色鮮麗如新,以優質的工藝水平見證明代早期的盛世。

2008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 明永樂《乾隆禦題剔紅雕雙鳳蓮花盞托》 成交HKD 3,314萬。
 

2008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明永樂《乾隆禦題剔紅雕雙鳳蓮花盞托》,成交HKD 3,314萬。

此件盞托金屬胎,由圓形盞、葵瓣外盤和外撇高圈足三部分組成。通體素地雕朱漆花紋,盞外壁及盤心雕雙鳳纏枝蓮花紋,盤外壁雕極為精緻的纏枝蓮花,托內褐漆刻填金乾隆禦題詩,底部右側刻《大明永樂年制》楷書直款。

纏枝蓮又被稱為「萬壽藤」,象徵生生不息、長壽的意思。漆盞托始於宋朝,均為光素漆。而明永樂漆器款式多數刻於左側,唯此件和北京故宮藏一件剔紅雙鳳牡丹盞托刻於右側。此器為著名英國收藏家大維德爵士和夫人舊藏。

想了解更多,請點以下連結,【54-明永樂 剔紅漆花卉瓶】。

https://www.provoice.tw/podcast/episode?id=c17f8ced-f20c-436d-8bb7-d1d0e34d5229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好好聽Podcast

樂子邏輯:走上「歡愉」的命途吧!

收聽連結 本集介紹另一個從遊戲裡面「出圈」的關鍵詞

2024-09-25 15:55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永樂大典》正本失蹤!故宮珍藏版本竟是嘉靖重錄本

臺北故宮的《永樂大典》這版本是明 嘉靖、隆慶間內府的重寫

2024-09-24 16:30

好好聽Podcast

「雲林有愛 品德Smile」podcast節目(品德5)9-12集節目內容介紹

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小朋友聆聽並學習禮義廉恥的真義,成

2024-09-23 08:00

好好聽Podcast

「論跡不論心」:林依晨事件與藝人的「忠誠測試」標準

收聽連結 2024年9月初,台灣藝人林依晨在大陸綜

2024-09-20 11:31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文化交融的瓷器傑作!台北故宮珍品《明永樂 青花扁壺》展現時代風采

台北故宮一件造型非常特殊的瓷器《明永樂 青花瓷花卉紋扁壺

2024-09-19 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