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殖人‧潤人‧巧克力(1)「戀殖」是沙包,好打又好笑

2024-12-12 11:44  作者 / 胡又天

「殖人」,意思就是「思想被殖民的人」或者「嚮往外國殖民主的人」。「殖人」,意思就是「思想被殖民的人」或者「嚮往外國殖民主的人」。

收聽連結

話說:爭強好勝之心,人皆有之;真實勝利比較困難,所以許多人會選擇精神勝利;精神勝利又太容易,所以人們又發明了許多新詞,來反制精神勝利。本集就介紹一個圍繞著「後殖民主義」這個概念的「反精神勝利」用語:「殖人」。

在當前中國大陸主流網路輿論的認知裡,近十年來,世界潮流是「東升西降」,就是以「東大」,東方大國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陣營崛起,如今更是結成了所謂的「中俄伊大三角」;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簡稱「美西方」,綜合國力和文化影響力日漸衰退。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人,會堅持在社交媒體、公開場合上發表親西方文明、嚮往自由主義,而鄙視東方文明、唱衰中國模式的言論。這種人,大概在最近五年,就多了一種稱呼,叫作「殖人」。

「殖人」,意思就是「思想被殖民的人」或者「嚮往外國殖民主的人」。如果你的思維、語言、價值觀都以外國為標竿,甚至在美感上都覺得外國人的臉、外國人的音樂、繪畫、雕塑才是美,那你就可以被扣上「殖人」的帽子。

注意,這不一定要跟以前說的「崇洋媚外」一樣,也不一定要鄙視本國原生的文化,而是,只要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可以算。舉個例子,我小時候極敬佩的漫畫家鄭問,他的水墨漫畫,融合中西技法,前無古人,至今也沒人可以跟他相比的。可是我們看他漫畫主角的臉,都是歐洲臉,黃種人也長得一副白種人的臉。為什麼?我在故宮展覽時有買他的畫冊,裡面他自己就說過了:這是受到電影和電影海報、畫板的影響,他覺得那樣是帥、是美。

你讓鄭問畫傳統國畫,他也很在行,可他自己創作的時候,他就把一個個古代中國人,而且是故事主角,也畫成歐洲臉,路人或丑角、反派才按我們身邊可以看到的同胞臉孔來畫。這就可以說,他在美學和美感上,是不自覺地被西方殖民了,而且還連帶傳導到他讀者的心目中。我們從小受這些影響,就會對白人的臉孔帶有莫名的好感。

我們對日本美術、日本漫畫也是同理,但同時,日本漫畫就是美感被西方殖民的最重災區。相反的例子,我看到有人提過,伊朗人對中國人的好感頗高,因為古代波斯的人物畫,是學習中國的風格,他們覺得丹鳳眼、矮鼻子這樣的長相是美,哪怕他們並不長那樣。

這些事情,過去我們經常是不明就裡的,有人對此比較敏感的,我們還會叫他不要動輒上綱上線。可年紀越大,看的東西越多,你就越能發覺這種文化戰爭是無處不在,而「殖人」這個詞也就有利於指出這種現象,和被影響的人。

「殖人」這頂「帽子」特別厲害的地方,就是它的打擊範圍包括了高級知識份子以及工匠。便如毛語錄「如果路線錯誤,知識愈多愈反動」,這樣,站在本國、本黨、本民族的立場,你就不再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而只能是三種情況:一是「蠢」,被人忽悠了;二是「壞」,為了利益做買辦;三是「又蠢又壞」,即便拿不到什麼好處,也要出於各種自以為,持續輸出,來維持某種優越感。

這也是人類的通病了:我們看待異端的時候,要嘛就貶低人家的人格,要嘛就貶低人家的智慧,要嘛就都來。我們很難接受人家是經由獨立思考,建立自己一套理念,來站到你對立面的。那難道就不可能有嗎?「殖人」這個詞呢,就可以讓堅持愛國立場的人說:沒有。你的「獨立思考」,只是你以為的獨立,其實你的認知、你的思維,都老早就被外國殖民主打上了思想鋼印,你是被誘導了而不自知,然後看到中國什麼好都否認或質疑,什麼不好都相信且放大,而對你的「精神母國」就全然相反。

話要說到這份上,我覺得其實是有點過頭的。有多少人真的會這麼腦殘、這麼小丑呢?──可悲的是,以我在兩岸三地生活和筆戰了那麼多年的經驗,我必須很悲哀地承認:就是有,而且很多,很多這樣的「逆向民族主義者」和「反華魔怔人」。

台灣和香港的藝文界、輿論界也有著這樣幾個關鍵詞:「後殖民主義」、「解殖」和「戀殖」。後殖民主義是1960年代西方興起的對殖民主義的反思,用今天大陸網友的話來講,是正宗的「白左」贖罪式思想;而真正被殖民的國家地區的人呢,不少也就趁著這個思潮,在西方學院和話語體系中取得了一席之地。然而,如果說歐美的後殖民是個競賣贖罪券的「市場」,那廣大亞非拉第三世界的後殖民,就是真正在爭奪政權和話語權的「戰場」。

例如說「解殖」,解除和解放的解,一部份是去除殖民時代的思想灌輸和文化烙印,一部份就是追殺清算和舊殖民主利益相關的勢力,包括政治、學術和商業,這鬥爭就非常的厲害,是要殺人、還要誅心的,所以表面上,話都要說得溫和一點、體面一點。如香港學者陳雲曾經倡導過「解殖歸華」,回歸華夏,而且是未被民國和共和國兩朝「扭曲」改造過的正統古典華夏,再由我輩來再造出一版適合當今世界的新版華夏,這樣香港人的主體性、民族性、文化影響力都能保住了。

但很可惜,陳雲的倡議不成氣候,為什麼呢?很簡單:按他那樣來,就是中國書讀得多的人說話大聲,可現在大多數人都是讀洋書長大的,拿的人文社科學位也是西方體系,你要大家回去讀諸子百家,還想重新搞一個評價體系,這不是要把大多數人都踢出局嗎?然後大陸人、共產黨看他這套是想騎到馬列主義頭上,當然也不可能支持他。

台灣的「解殖」呢,首先國民政府來台的時候,把日本文化洗一遍;然後90年代台獨搞「去中國化」,就把「中國」也視為殖民者。那你去中國化以後,要以何為尚呢?原住民文化嗎?有他一份,但這就和「尊王攘夷」是一個道理:你可以把他供起來,沾沾他的政治正確光環,甚至給他幾個代表席位,但你絕不可能把真正的權力、財富與土地都拱手奉送給他,不能真的有一個或一群「王」出來壓到你頭上。何況原住民以及南島文明,在世界史上對科技和學術的貢獻度,也實在沒辦法和歐亞大陸煉蠱場殺出來的那幾個相比。

那怎麼辦呢?怎麼來建立「台灣價值」呢?答案也很簡單:「融合」。表面聲稱說可以用南島文明、中華文明、西方文明的融合,包括可以讓中國堵爛、讓台獨暗爽的日本要素,來建立台灣的「想像」;但如果你要跟他深究說具體要怎樣,你要請他把「想像」落實下來,給大家檢驗看看,那他就經不起深究,只能厚著臉皮無視你。為什麼呢?因為他要的是一個最高話語權和最終解釋權,而只要他明說了哪個文化的哪個部份、哪個學科的哪個議題很重要,那麼,那個領域的專家就可以出來搶他麥克風,打他的臉。而正常人也知道,我們不可能單靠自己背景或能力比較硬一點,就能呼風喚雨教大家都跟我走,所以打完臉也就回去做自己事了,然後政客和網軍就可以繼續厚著臉皮在台上,繼續放他們的空炮,哪裡出個好人好事,就繼續「台灣之光」,大家沾光。

現實就是這麼醜陋無趣,所以我們藝文界就還是繼續講「想像」,繼續做著「解殖」的題目賺各種點數,而政論界也就一票人想像著,如果荷蘭、日本或什麼殖民統治持續得久一點,如果中國沒有拿下台灣,甚至整個中國都讓西方殖民個三百年的話,台灣會不會好得多、世界會不會好得多。然後就出現一堆小說、影劇,對殖民時期的歷史作美化的濾鏡與切片,來拿民進黨政府的補助,撐起這一坨「想像」的市場。對此,就有一頂帽子很合用:「戀殖」。

「戀殖」原本也是後殖民主義的概念,但在中文裡呢,首先就是「九七」後香港「愛國者」和建制派用來批鬥民主派,和一般傾向自由主義的香港人的。言下之意,就是美化過去,留戀英治時期,借古諷今,擠兌中共和特區政府。而因為「戀」這個字從的是心部,所以這頂帽子呢,「蠢」的成份又比「壞」多一些。香港人是很驕傲的,全世界華人裡面,我見過最驕傲、優越感最強的就是香港人,香港人不怕你罵他「壞」,我有本事做壞人,我還很自豪;但你如果罵他「蠢」,香港人就很容易暴怒了。同理,香港人自己互罵,也是罵人「蠢」,罵人「贛鳩」的殺傷力、侮辱性最強。

如今「戀殖」這個詞,就是內地人拿來繼續嘲笑香港「黃絲」(雨傘運動的抗爭者、民主派這一邊,與建制派「藍絲」相對),以及台灣那些遙念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傢伙了。不同的是,台獨美化日據時代很容易被打臉,但香港在1960到90年代是真的風光過。

現實不如意,寄情於過往,這原是人之常情;戒嚴時期台語流行歌曲有很多走日本演歌風格,讓國民黨頗為厭惡,而你越厭惡,人家黨外人士就愈歡喜。但你回去聽30年代台灣最早那一批台語流行歌,它們不跟日本曲風走的,最流行的是本土的歌仔調,這也是對當局的一種反抗。你可以說他「壞」,但那是針對統治者而言;站在他們的立場,這好得很。

但問題就在於,你有多大程度,是真心認同與推崇那些,西方文明,英國制度,日本歷史,南島文化,以及本地故事之類之類的東西;又有多大程度,是出於對抗心理來標榜或嚮往它。我看到很多不明就裡也不求甚解的傢伙,就是對抗心理,然後為了維持這樣一道心防,就把自己弄得愈來愈蠢。只有少數人能不被這種執念所拘,不耽溺於幻想,也不戴厚彼薄此的濾鏡,而能直面現下的問題,認真尋找出路,然後也找不太到,於是就不怎麼出來打筆戰了。

筆戰場上,就還是各路「殖人」與扣人這頂帽子的人,充塞了河道。當有許多人確實蠢、壞或者又蠢又壞,我們也就很難用少數的理想情況來否定這種口水戰。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否定呢?為什麼我們不能找一些值得肯定的方面來稱讚呢?

可以稱讚的,就是,「殖人」和「戀殖」這些帽子,可以營造一種氛圍:我不想被人當成蠢貨,所以我要避免盲目崇信西方文明,避免被人操弄認知。──當然,換個立場也一樣,你還是可能會被坑,被打上蠢貨的烙印。所以怎麼辦?答案是屁股有兩瓣,你最好同時坐在兩邊,或者更多邊,這樣才可以在不花太多精力去讀書和考察現實的情況下,不輕易被哪一邊騙去。

我們下集繼續講「潤人」。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西廂記》珍稀秘本現身故宮 明代版畫插圖引領藝術新風潮

台北故宮有一件比較特別的藏品--《明 張深之先生正北西廂

2024-12-09 13:59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跨越時空的工藝珍品!正德官窯瓷器彰顯明代中晚期中外交流的藝術巔峰

台北故宮有一件非常稀有,有阿拉伯文的青花瓷官窯-《明正德

2024-12-03 18:00

好好聽Podcast

當代卜式:胖東來向彩禮開砲,是「爹味」也歟?

收聽連結 河南許昌有個「胖東來」超市,近年愈來愈紅

2024-12-03 14:12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宣德青花」再現伊斯蘭風情 故宮珍藏卷草斜格紋蓋罐引發文化交流熱議

台北故宮有一件充滿了伊斯蘭風格的青花瓷器-《明宣德 青花

2024-12-03 12:40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南天王鎏金銅像揭秘 雄壯威武的宗教藝術珍寶

臺北故宮常態展-慈悲與智慧—宗教雕塑藝術室中

2024-12-03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