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逆天,太逆天了:神州大地關鍵詞,「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光輝十月,國慶獻禮,喜迎鍵政網友一致大嘆「逆天」,這是怎麼回事?
啊,原來是一部「援共文」改編網劇,叫《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先前我就介紹過,這種帶外掛的穿越爽文很多,但涉及近現代,尤其是民國史的呢,就很容易被斃掉,因為你不論是帶一堆現代科技與物資過去碾壓,還是搞一些新路線來修改、取代歷史上的總路線,都很容易觸犯一種叫作「歷史虛無主義」的抽象罪名而被批判,哪怕你是真誠的認同主義、擁護黨。
所以這一塊的作者、讀者和平台通常都比較低調,小圈子自娛自樂就算了。如果做大一點,觸及到大眾,性質就變了,忌諱就多了。而《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逆天的地方在哪裡呢?第一,它居然拍成網劇了;第二、它的出品人,居然是我們的老朋友咪蒙,那個前幾年才因為打「女拳」而被全網封殺(參見本系列第四集),被人說是「對於操弄受眾情緒,完全沒有心理負擔」的那個女人;第三、它居然得到了北京廣電等官方單位的背書,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路視聽司發佈的「微短劇國慶檔推薦片單」,成為了國慶獻禮!
要知道,穿越劇這種東西,早幾年就被叫停了;牽涉到革命戰爭題材,審核應該更嚴格才是,結果,現實居然出現了這種誰都不敢想像的事情!
點進去一看,這劇不長,一共5集,每集10分鐘,就一個經營小超市的姑娘,突然得到連通其他時代的系統,然後想到她大爺爺,也就是她祖父的哥哥,是犧牲在長征路上的紅軍,她就把超市開到了長征路上,然後自然是各種讓前輩驚詫、驚喜、驚豔的橋段。或許因為大家都很熟悉穿越文的套路了,所以這部劇也跳很多,也完全不去處理什麼合理性的問題;表面上,它的思路,大概就是,藉著這一層「爽文」和「無腦短劇」的殼,讓女主作為旁觀者,引導觀眾見證一下先烈的故事。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問題還不大,但咪蒙何許人也?她既然來了,就是要搞一些大問題的!
怎麼個搞法呢?首先是把先出場的幾個紅軍士兵拍得又土又粗暴,土還好說,粗暴就有些違反當時的軍紀了;建立信任以後,又拍成滑稽憨厚的樣子,這樣在可能的範圍內盡量把普通男性給醜化和小丑化。之後出場的,作為正面典型的讀過書的幹部與戰士,就按照最刻板的、無私無我的烈士那樣來拍,再把其原型人物的事跡打一個字幕出來,交差了事。
然後,重頭戲來了:它拍了一段紅軍把臨產孕婦抬進超市來請女主接生的場面,並且讓戰士說出這樣的台詞:「這女人生孩子,是真不容易啊,這比我中槍還疼這是」。眼尖的觀眾馬上就認出來了:合著你就是「為這碟醋包了這頓餃子」──
知乎網友盧詩翰解讀道:「女性生孩子的苦難比長征紅軍還大」,「女性苦難必須是神聖的,不能比擬的,你們要付出一切償還的。男性的苦難,哪怕是先烈的付出,也是可以解構的,玩笑化的」,總之,就是要在這個最「紅」、最以男人戲為主的革命戰爭劇裡,也要不顧一切地「夾帶私貨」,拍出些讓女性蓋過男性一頭的段落,讓她的女性受眾看著舒服。更幽默的是後續:他們突然遭到敵人攻擊,超市系統沒有防護機制,只會先跳回現代,然後說戰士的存活率是85%,嬰兒只有0.001%。可當女主再連回去的時候,看到的是孩子活下來了,因為戰士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孩子。緊接著,字幕打出來,說那年那月有過這樣的真人真事,引用幾句他們的原話,表示這不是我亂編,大家不要槓。哎,看這「疊甲」。
其餘的問題與吐槽,我就不多說了,大家有興趣去找,各種評論,滿坑滿谷,異常精彩。其中,對於「為什麼官方單位居然會捧出這麼一個鬼東西」這個最不可思議的問題,推測也很多,我傾向是最簡單的一種解釋:就是體制裡幾個人覺得用時新的網劇給國慶獻禮,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貼近年輕人的點子,然後咪蒙知道了就說我可以做,而對接的正好和咪蒙關係不錯,又或者這就是咪蒙先提案的。不論如何,官方那幾個人都沒上心,或者他們真的信了人家提案裡那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話,真的相信拍出來的這片子好,就算感覺不對勁,也會說服自己,說這是因為我不夠懂時下的潮流吧。這樣一步步流程走下來,就讓這東西混過去、播出來了。
說到這裡,不由感慨:原本以為抖音和《黑神話‧悟空》之類的成功,代表著中共在文化戰線上已經有了新版的戰略思維和「無為而無不為」的操作手段,結果呢˙黨的隊伍果然還是能夠令人放心,放了一坨這個《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幾年前,在叫停穿越劇的時候,官媒的用詞是「遏制歷史虛無主義」,現在「歷史虛無主義」這個詞就被各路鍵政網友當成「回旋標」打回來了。
那麼,什麼是「歷史虛無主義」呢?
「虛無主義」原本是19世紀歐洲流行的哲學概念之一,其梗概大約是「拒絕承認某個人事物的存在意義,並且認為想證明它有意義的舉動全是徒勞的」,而在現代中國的語境裡,它當然不會嚴格遵守本來的意思。它通常會加上前綴「文化虛無主義」或「歷史虛無主義」,其表現,就是像「河殤世代」那樣:否定中國歷史上前人的生命、思想與各種努力,把它們都說成沒有意義、沒有價值的樣子,甚至把整個中華幾千年文明史都說成錯誤、災難,讓人對祖國絕望,轉去寄託於西方或者什麼宗教信仰。
引申開來,只要誰文章、作品裡出現這一類「逆向民族主義」的苗頭,或者特意強調某些黑歷史,來削「我黨」的面子,又或者是在你覺得不該開玩笑的地方開玩笑,那就可以給它扣上「歷史虛無主義」這一頂帽子。換言之,這也是一個筐,沒有嚴格定義,只要你覺得什麼東西符合了那個模糊的概念,都可以裝進去。
例如1980年代,有一類順口溜:「革命革了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為什麼?便如經典紅歌〈社會主義好〉改編版歌詞:「反動派 沒打倒/資本主義夾著錢包回來了/全國人民大團結/掀起了坑蒙拐騙新的高潮/新的高潮」。在這種說法之下,過去幾十年、幾億人的生命,似乎都虛擲了;所有曾經激情澎湃的話語,都變得虛無了。
這種「虛無感」,是普遍存在於人類文明中的。你一個普通人,想起過去種種,都可能想說:唉,我這些年讀了這麼多書,做了這麼些事,到頭來又有什麼成就?那點成就又算什麼?唉,一場空。把格局放大,如果是一整間公司瞎折騰,白忙了好幾年,或者一屆執政黨把整個國本都敗掉,你這虛無感就會更強烈。
當然,我們也會再建構許多說法,許多理論,來穩固自己的信念,說服大家說這一切並不會沒有意義。但只要人間還有失敗者,這種情感,這種言論,就會永遠存在;表現在創作裡,就可能被說是「歷史虛無主義」。
但,換個角度講,如果去到另一個極端,變成一味美化歷史,光挑「正能量」來講,刪掉、遮住對現在來說不方便、不體面、不舒服的部份呢?又或者,你嘲諷歷史上失敗的思想家,嘲笑被你黨打敗的各種「反動派」的言論,將他們一概地小丑化,是不是也可以叫「歷史虛無主義」?我覺得可以,雖然你也可能覺得應該換個說法,如「歲月史書」之類的。但反正這詞是個不太有嚴格定義的筐,那就看哪一邊聲勢比較大吧。如果你想抬槓的話,那你對任何作品,都可以隨便挑一個疏漏,就給它扣上「歷史虛無主義」這頂帽子,把這個已經很被濫用的詞用得更濫一點,也不失為這虛無中的一點功德。
再拿「援共文」來舉例子。很多作品會講述以前共產黨的軍工會用很原始的機具,手工銼子彈,研究各種克難的土方法,推崇這種奮鬥精神;然後,就直接變個高科技全自動工廠給他們,附贈一百年來所有科技圖紙,甚至乾脆直接把一整個市、一整個省穿越過去,準備解放全世界吧。這樣爽是爽了,但那些前輩的工作還有什麼意義呢?當然有啊!但也只剩下「意義」了,而整個故事其實也就已經進入垃圾時間。所以大多數穿越小說都還會控制開掛的程度,但這也只是「量」的差別。
物質上的開掛就算了,真正要命的,還在思想、路線、文化上的「質」的差別。例如,把二十世紀到現在,全世界各種成功的小說、漫畫、音樂、電影、遊戲,特別是美國、日本、香港、台灣的,給輸送到過去,然後秘密基地改一改,變成中國、蘇聯作品,再賣到美國日本以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去打文化戰爭。香港台灣呢?在那些書裡應該都回歸了,一開始不回歸,完本前也一定會統一。
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太好玩了:沒有以前「自由世界」裡的創作環境,那些文娛作品也不會出現,然後你用這些東西來取得文化勝利,乃至於讓中國跳過「前三十年」的「彎路」,提前走上改開以後所謂「中國模式」的康莊大道,那這是自由世界的勝利,還是紅色陣營的勝利呢?
答案應該是:別多問,爽就完了。你一定要追問的話,答案就是「自助餐」了吧。
神州大地關鍵詞,長征超市漲新知。補充說明:「光輝十月」是兩蔣時代的台灣用語,因為十月十日,是我們三民主義新中國,中華民國的國慶,二十五日台灣光復節,三十一日總統 蔣公誕辰紀念日,滿街懸掛國旗,我家大樓都會把大門鐵欄杆從黑色漆成紅色的保持一個月,就問你夠不夠光輝。而匪偽政權的十月一日,當然不能包括在內。
我小時候還在一些以前的校刊、笑話書上看到「光輝十月」這個說法,但在李登輝時代就不講這個了。我印象中,1993年我四年級那年,是最後一次滿街大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大辦國慶閱兵,之後規模就越來越小,虛應故事一下就算了;1995年李登輝去康乃爾大學爆出「兩國論」,明牌揭露了他台獨的本心,而台灣社會,即便是統派,也不至於懷念老國民黨那一套官腔官調的宣傳,「光輝十月」這個說法也就無聲無息地消亡了。
而我現在把它翻出來,還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國慶期間來跟大家複習一下,這是為什麼呢?也就是想:如果你也還記得這個詞,還有一些當年的記憶,請問你有何感想?會不會也感到什麼「虛無」?歡迎分享。我們下集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