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觀無量壽經》導讀:淨業三福與九品往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無量壽經》,這部經是佛陀為韋提希夫人所說。當時她因為兒子阿闍世王造了大惡業,心裡充滿痛苦,便祈求佛陀教她一個方法,能夠離開憂苦。佛陀慈悲,於是就宣說這部經,為她指出一條能夠解脫生死、往生西方淨土的道路。
佛陀首先強調修行的基礎,叫作「淨業三福」。這是三世諸佛共通的正因,也是我們修淨土法門必須具備的根本:
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第二福:皈依三寶、受持戒律。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誦讀大乘經典。
從孝養父母、行善積德,到發大心、修大乘,這三福就是把做人、修行、發願,完整地涵蓋了。沒有這個基礎,再怎麼念佛都不容易得力。
接著,佛陀又教導韋提希夫人十六種觀想的方法,讓她能夠在心中見到西方淨土的清淨莊嚴。
從觀日落的影像,到觀想極樂世界的寶池、寶樹,最後乃至觀想阿彌陀佛的報身莊嚴。這十六觀,不只是讓我們「想像」而已,而是透過專注觀想,讓心和佛的願力相應。
《觀無量壽經》裡,佛陀又特別開示「九品往生」。從最上品的修大功德者,到最下品的罪惡眾生,只要能夠稱念佛號,皆有機會往生。這裡最重要的精神,就是阿彌陀佛的慈悲無邊,無論善人惡人,佛都不捨一人。
尤其經文說到,即使是五逆十惡的大罪人,如果臨命終時,能遇到善知識勸導,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能滅除罪業,蒙佛接引。這讓我們看到:佛的願力比我們的業力還大,真心念佛,就能轉變命運。
這部經告訴我們兩個重點:
第一,要有修行的基礎,也就是淨業三福。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落實的功課。
第二,要靠念佛與觀想,與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相應。只要我們發願往生,持續不退,哪怕是根機再差的人,也能蒙佛攝受。
佛法講的是因果不虛。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但阿彌陀佛的大願,就是要讓一切眾生有機會超越輪迴。這也是淨土法門最殊勝的地方。眾生若依《觀無量壽經》的開示,持守淨業三福,專修念佛,臨命終時皆蒙佛接引,同生西方極樂淨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林靖芬恭誦》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