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挪威海運市場情報平台Xeneta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中旬從遠東到北歐的運力將達到歷史最高水準,超越2021年11月疫情期間創下的336,800個20呎標準箱紀錄。與此同時,歐洲多個港口面臨嚴重壅塞問題,這種情況可能導致運費上漲。
Xeneta首席分析師彼得·桑德(Peter Sand)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本週從遠東運往北歐的貨櫃運量破紀錄,反映市場供需緊張,為運價帶來上行壓力。他分析認為,託運人可能將貨物從美國轉向歐洲,部分原因是美國對某些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245%的關稅。今年以來,北歐到美國東海岸的運價已下降20%,而遠東到美國西海岸的運價更是大幅下跌50%。
歐洲港口壅塞情況加劇了市場複雜性。比利時安特衛普、法國利哈佛、倫敦蓋特威及德國漢堡等港口因天氣因素、起重機維修和勞資糾紛等多種原因出現嚴重壅塞。桑德警告,考慮到遠東到歐洲平均運輸時間為55天,當創紀錄的貨運量抵達北歐時,可能會出現嚴重問題,並迅速影響全球供應鏈。
然而,德魯里(Drewry)世界貨櫃運價指數最新數據顯示,上海到鹿特丹與熱那亞的運費分別下降2%,每40呎標準箱運價分別為2,344美元和3,018美元。德魯里預測,未來一週價格可能繼續下跌。
儘管美國航線表現不佳,馬士基已宣布自5月15日起將對遠東亞洲國家(不含中國和香港)至美國、加拿大航線徵收旺季附加費,每20呎標準箱加收1,000美元、每40呎標準箱加收2,000美元。但由於許多航線彎靠港口也包括中國,此附加費計劃能否順利實施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