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大腦擁有自我排毒的「清道夫系統」,能幫助清除可能導致失智症的有害物質。若您經常感到腦霧、健忘或情緒不穩,可能不只是單純的老化現象,而是大腦需要「洗澡」了。
榮總婦醫部遺傳優生學主治醫師張家銘指出,大腦具有一套類似淋巴系統的清除通道——膠狀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這個系統透過膠質細胞將神經廢物引導進腦脊髓液,再經由腦膜淋巴管(mLV)排出大腦。這些廢物包括阿茲海默症的β類澱粉蛋白、帕金森症的α-synuclein及慢性發炎因子等有害物質。
然而,這套清除系統並非始終有效運作。久坐不動、熬夜、高壓生活或隨著年齡增長,都會使這個系統變得擁擠、緩慢甚至阻塞。《自然-通訊》期刊最新研究顯示,只有長期規律運動才能真正啟動大腦的「清道夫系統」。研究將健康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僅進行一次30分鐘的固定腳踏車運動,另一組則持續12週、每週3次的運動計劃。
研究結果令人驚訝:只有長期規律運動的組別,其大腦清除系統才真正被啟動。研究人員觀察到尾狀核(Putamen)的流速明顯提升,腦膜淋巴管尺寸變大且流速增加,血液中的發炎蛋白也顯著下降,同時調節免疫系統的Jchain蛋白則上升,表明運動不僅幫助排毒,還能增強大腦的自我防禦能力。
張家銘建議,每週進行3次、每次30分鐘的持續性運動,就足以讓大腦開始「清理管道」。此外,充足的睡眠同樣重要,因為睡眠時膠狀淋巴系統的清除功能達到高峰。簡單來說,白天透過運動打開「進水口」,晚上藉由睡眠排出「毒素」,形成雙管齊下的腦部清潔機制。
最終,張家銘強調,我們無需等到疾病來臨才開始保健,也不必過度依賴補腦食品或藥物。人體本身就具備自我修復和清除的能力,而啟動這個機制的關鍵就是——保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