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訪問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此行在美國關稅政策調整背景下備受關注。上海國際關係專家分析指出,雖然此次訪問早已規劃,但恰逢美國關稅戰,若能順勢拉攏這些國家,對中國戰略布局有利。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對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分別加徵46%、24%和49%的關稅,隨後給予90天緩衝期將關稅降至10%。目前中國對美產品已加徵125%關稅,而美國對中國產品最高加徵245%關稅,雙方貿易摩擦持續升溫。
然而,東協成員國經濟部長已於視訊會議中一致承諾不會對美國關稅採取報復措施,並表示願意展開談判。上海學者沈丁立表示,東協國家不會與中國聯手抵制美國,他們對中美兩國都採取謹慎態度,不願得罪任何一方。
對於中國企業通過東南亞轉口貿易規避美國關稅的做法,專家指出,純粹換標籤的轉運路徑已被堵死,但真正在當地增加附加值的中企合作模式仍有發展空間。越南已加強原產地管控,打擊欺詐行為,以回應美方對「越南製造」標籤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與中美兩國都有緊密經貿關係:中國是越南農產品重要市場,越南出口美國的服裝中60%至90%原材料來自中國,同時美國是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在習近平訪越期間,越南公布新法令允許進口中國生產的飛機,越捷航空將成為首家採用中國商飛機型的越南公司。
專家認為,東南亞國家未來與中國的投資合作及對美出口情況,將取決於這些國家與美國的關稅談判結果。在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東南亞國家正謹慎維持與兩大國的平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