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成科技外資股東今年以1%股東身份首度提名1席一般董事及3席獨立董事,參與董事全面改選。外資股東代表王亞倫表示,提名目的在於輔佐及監督公司營運,促進未來發展,並非爭奪經營權。
這場台灣史上首個外資股東行動主義已持續三年。在外資股東介入後,可成科技的現金股利從原本每年10-12元提升至2024年的15.5元,創下股利新高紀錄。同時,庫藏股的執行率也從六成提升至超過九成,外資股東對此表示欣慰。
王亞倫坦言,為小股民爭取權益的過程相當艱辛,曾遭遇董事會非法剔除股東提案,甚至被可成提告涉嫌刑法加重毀謗罪及加重妨害信用案件,「等於用股東的錢告股東」。他需頻繁往返新加坡與台灣,感到身心俱疲。
外資股東也注意到,2024年可成對其投資的醫療器材廠商鐿鈦管理層施壓,發表聲明抨擊鐿鈦「恐嚴重損及股東利益」,呼籲小股東勿盲目支持公司管理層,顯示可成本身也支持股東行動主義。
去年七月,可成董事長洪水樹與總經理洪天賜家族成員涉及內線交易案,不法獲利4至5千萬元,分別以1千萬元及5百萬元交保。外資股東認為,此時更應輔佐公司避免爭議事件影響商譽。
本次提名人選考量可成近年轉型規劃,包含醫療生醫、半導體科技、東南亞人脈及多角化佈局等領域專家。外資股東強調,候選人中包含唯一的會計師與律師,有助公司達到國際化公司治理標準,保護公司經營團隊、員工與利害關係人權益,因為「可成是上市公司而非私人家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