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彭啓明17日重申,關於核能延役議題,環境部並未進行任何正式討論或做出結論。他強調,核能延役並非「今天按一個鍵,明天就啟動」的簡單過程,而是需要社會形成廣泛共識的重大決策。
在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針對「因應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提出對等關稅,對國內產業淨零轉型造成衝擊」的專題報告前,彭啓明向媒體提出三點聲明。首先,他表明環境部雖非核能或核廢料的主管機構,但因關注淨零碳排及能源低碳性,故持續觀察國際趨勢。
彭啓明也澄清了前一日在化學工業責任會議上的發言。他表示當時確實有民眾提問,他開放討論時提到部分國家在能源政策中將核能與國家安全因素納入考量。他強調,在台灣,核能與核廢議題並非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工作範疇,未來或可在全方位韌性委員會中討論,但目前尚未進行任何正式討論。
針對核能重啟或延役的可行性,彭啓明指出三大挑戰:首先是老舊設備需要全面檢查;其次需重新評估地震斷層影響;最後則是核廢料處理問題。他引述國際能源總署報告指出,一座核能機組的重啟或延役投資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需要社會形成廣泛共識才能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