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及零件加徵25%關稅的政策,德州居民開始感到憂慮。38歲的德州居民畢伯斯(Arthur Bibbs)便決定提前行動,購買一輛二手卡車。他表示:「我在一場風暴中損失了卡車,想在情況變得更複雜前儘快買一輛。」
在德州,卡車文化根深蒂固。由於當地石油、農業、畜牧業和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居民偏好駕駛皮卡車或休旅車。根據休士頓車商協會統計,當地高達80%的新車銷售為卡車,全美平均則為74%。福特F系列、豐田RAV4和雪佛蘭Silverado是銷量最佳的車款,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這些車掛著美國品牌,卻沒有一款是100%「美國製造」。
馬諾利亞鎮經銷商魯伊斯(Tino Ruiz)指出,即使車輛在美國組裝,但若使用進口零組件,「車輛價格必然會上漲」。川普希望透過關稅政策促使生產線回流美國,但經濟學者認為,美國高昂的勞動成本和其他因素將使這一願景難以實現。
休士頓車商協會副主席薩立納斯(RoShelle Salinas)估計,根據不同車款,價格可能上漲3000至10000美元(約新台幣9.9萬至33萬元)。目前美國一輛普通新車平均售價已超過5萬美元,卡車價格更高,「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感受到衝擊」。
魯伊斯表示,關稅成本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雖然他支持本土品牌,但也認同全球化價值,認為競爭能促進進步,消費者不應被迫只能購買美製產品。他直言:「遺憾的是,美國車較不耐用,開個16萬公里就得更換,車會開始出問題。而日本車如豐田或本田,能行駛32萬至48萬公里,如果要這樣,就把車做得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