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將於4月9日生效。面對此關鍵談判期,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提出四點建議,強調台灣應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並務實看待台美關係。
連賢明指出,關於稅率爭論意義不大,「基本就是不合理,要逼你去談判才是真的用意」。他的第一項建議是「千萬避免與美國對抗」,台灣可在言辭上表達不滿,但不應仿效中國提高對美關稅或以半導體出口作為籌碼。考量經濟規模、對美順差及國家安全重要性,台灣無法與美國對等叫牌。
第二,連賢明建議針對美方關切議題推動結構性改革,包括農產品市場准入、車輛關稅與服務業開放等長期問題,藉此為未來加入CPTPP鋪路。
第三,應關注對等關稅中豁免項目的爭取。目前台灣對美出口約75%商品因資訊科技協定享有免稅待遇,但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以「國家」為單位徵稅,忽略產品多為中間財的特性。連賢明認為台灣應主張電子零組件的特殊性,爭取豁免或較低稅率,這不僅對台灣產業有利,也能減輕美國消費者的通膨壓力。
第四,台灣應爭取公平競爭的區域性待遇,而非幻想特殊優惠。連賢明強調,談判重點應確保台灣與日本、韓國等競爭國擁有相近稅率,避免在全球供應鏈中失去優勢。他特別指出,台灣在AI產業硬體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過高關稅不僅損害台灣利益,也將提高美國AI產業發展成本,對美國長期競爭力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