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公車系統雖為全台最發達,但急煞事件頻傳引發安全疑慮。根據統計,去年公車急煞申訴案件高達1043件,平均每天近3件,其中129件導致乘客受傷,相當於每3天就有1人因公車急煞而摔倒受傷。
議員曾獻瑩指出,目前全市15家公車業者合計缺額達1489人,約占所需駕駛總數的27%,多家客運公司缺口超過百人,最嚴重者甚至超過300人。他建議市府加速推動AI技術應用,發展無人智駕公車,以解決駕駛缺工問題並提升乘車安全。
公運處業務稽查科長梁筠翎表示,駕駛操作習慣與油門控制是造成乘客不適的主因,駕駛與乘客對車速變化的感受存在落差。為改善此問題,公運處每年辦理12場行車安全服務教育訓練,要求駕駛落實標準作業流程,如進站減速、離站不猛起步等。此外,台北市公車公會今年成立的「公車學院」已於3月31日開訓,預計全年辦理10場以上培訓課程,並將於4月28日舉辦實車體驗營,專門針對摔夾傷案件防制進行培訓。
關於無人自駕公車,交通局表示,台北市曾在信義路公車專用道試辦,成效良好,但因疫情及廠商財務因素於110年中止。目前無人自駕公車仍面臨技術及成本挑戰,特別是在台北市複雜的交通環境中。交通局強調,對無人自駕公車持開放態度,若有業者具備成熟技術,市府樂於提供合適場域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