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已躍升為台灣十大癌症之一,雖然大多數甲狀腺結節屬於良性,但醫師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台中慈濟醫院內分泌外科主任高國堯指出,大部分甲狀腺癌患者在初期階段並無明顯不適感,多是透過醫師觸診或健康檢查才被發現。
高國堯醫師分享了一個臨床案例:一名患者在三年前的健康檢查中發現甲狀腺左側有約2.5公分的結節。雖然患者沒有明顯不適,但仍定期到新陳代謝科追蹤。期間進行了兩次穿刺檢查,結果均顯示為良性,但結節卻持續增大至4公分。手術後的病理檢驗證實患者罹患「微侵襲型甲狀腺濾泡癌」,所幸尚未擴散或轉移,屬於初期癌症。
對於為何穿刺檢查顯示良性而手術後卻確診為惡性的疑問,高國堯解釋,甲狀腺濾泡癌的發生率僅次於乳突癌,其診斷必須在完整切除腫瘤後,由病理科醫師細切腫瘤,確認是否侵犯到血管或包膜。若有侵犯則為惡性濾泡癌,若無則為良性濾泡瘤。術前細針穿刺或手術中冰凍切片都難以確診。這類癌症較易通過血行途徑轉移,常見轉移至肺部或骨頭。
統計數據顯示,女性甲狀腺癌發生率在民國110年已排名第四位,但致病原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與體質、遺傳或輻射暴露有關。高國堯醫師強調,甲狀腺癌相對容易治癒,特別是乳突癌與濾泡癌對放射碘的吸收良好,即使病情較嚴重,若接受根治性切除並追加碘治療,康復機會仍然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