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祭祖期間,焚香和燒金紙是傳統習俗的重要部分。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提升,市場上出現標榜「環保金紙」的產品,價格比一般金紙高出約5元。然而,這些所謂的環保金紙是否真的對環境友善,引發不少質疑。
經濟部標檢局表示,目前並無任何法規定義何謂「環保金紙」。現行CNS15095「金、銀紙」標準僅規定8種重金屬(包括鉛、汞等)的遷移量及甲醛釋出量標準,而國際ISO標準中也沒有「金紙」或「環保金紙」的相關規範。這意味著消費者購買的「環保金紙」是否真的環保並無科學依據,「環保」宣稱可能僅是行銷手法。
有業者聲稱「環保金紙」使用竹漿、木漿等原生材料製作,燃燒時不易產生黑煙,對環境負擔較低。但經實測,這些產品燃燒時產生的PM2.5仍達到危害等級。環境部資料顯示,燃燒金紙和焚香會產生大量空氣污染物,包括懸浮微粒(PM2.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不僅危害環境也威脅人體健康。
對此,標檢局表明金銀紙是否環保屬環境部權責範圍,未來將配合環境部政策需求,評估修訂相關國家標準。在相關法規尚未建立前,環境部建議民眾將祭祀紙錢送至各縣市紙錢集中站統一處理,避免露天焚燒造成污染。同時也呼籲民眾掃墓時不要隨意焚燒雜草和紙錢,以防引發火災和產生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