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26日宣布,將對進口至美國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稅,並定於4月2日起生效,這包括了在海外組裝的美國品牌汽車。紐約時報指出,這項新措施將顯著提高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分析師預計新車價格可能會上漲數千美元,甚至可能超過1萬美元(約新台幣33萬元)。
川普在今天的公告中表示,這項舉措將為汽車產業帶來顯著增長,並指出它將有助於提升美國的就業和投資。川普強調,對於在美國設有工廠的企業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新的關稅政策將自4月2日起生效,並於4月3日開始徵收,涵蓋所有進口到美國的整車和輕型卡車,包括那些在海外組裝後再運回美國銷售的美國品牌汽車。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這項政策可能會大幅推高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因為美國境內銷售的汽車近一半來自進口。報導指出,這項關稅政策也可能會對汽車製造商的供應鏈造成擾亂,從而限制相關投資。
代表國際汽車廠商的團體「AutosDriveAmerica」表示,這一政策會在消費者已受到高通膨影響的情況下,進一步推高汽車價格,對消費者而言將是雪上加霜。而且這項措施還可能引發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衝突,尤其是歐洲、日本和南韓等主要汽車出口國。
汽車關稅即將實施的消息傳出後,股市反應劇烈,美股下跌,美國汽車製造商的股價也隨之下滑。
KPMG的分析師金(KenKim)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由於汽車業者在鋼鐵和鋁等關稅生效前已提前下單,因此在2月汽車和零件訂單出現了顯著增長。業界消息顯示,隨著關稅實施,新車價格可能上漲數千美元,甚至會突破1萬美元。
加拿大汽車零件製造商協會(APMA)會長伏爾佩(FlavioVolpe)警告說,如果他們的產品被納入關稅範圍,整個北美汽車產業可能會在短短一週內陷入停擺。
此外,近幾週來,日本官員及遊說團體已積極與美方接觸,要求將日本汽車排除在關稅範圍外。他們強調,日本汽車製造商在美國的投資規模巨大,且徵收關稅將導致汽車價格上漲,進而影響美國消費者。據報導,日本在美國擁有24座汽車製造工廠。
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vonderLeyen)對美國此舉表示遺憾,並強調歐盟將全面評估這一決定,並繼續尋求解決方案。
紐約時報同時提到,川普表示,如果中國在短影音平台TikTok出售案中與美方達成協議,他將考慮減免對中國部分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於26日宣布,將對進口至美國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稅,並定於4月2日起生效,這包括了在海外組裝的美國品牌汽車。紐約時報指出,這項新措施將顯著提高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分析師預計新車價格可能會上漲數千美元,甚至可能超過1萬美元(約新台幣33萬元)。
川普在今天的公告中表示,這項舉措將為汽車產業帶來顯著增長,並指出它將有助於提升美國的就業和投資。川普強調,對於在美國設有工廠的企業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新的關稅政策將自4月2日起生效,並於4月3日開始徵收,涵蓋所有進口到美國的整車和輕型卡車,包括那些在海外組裝後再運回美國銷售的美國品牌汽車。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美國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的背景知識與影響
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川普政府此次宣布的25%進口汽車關稅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典型措施。貿易保護主義是指國家通過關稅、配額等手段限制進口商品,保護本國產業。這種政策在全球化時代常見,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長期來看會降低經濟效率。
232條款:美國政府過去實施汽車關稅時常引用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該條款允許總統基於國家安全考量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此條款曾在2018年被川普政府用於對鋼鐵和鋁徵收關稅。
全球汽車供應鏈:現代汽車製造是高度全球化的產業,一輛車的零部件可能來自數十個國家。例如,即使標榜"美國製造"的汽車,其零部件也常有相當比例來自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國等國家。關稅會對這種複雜供應鏈造成顯著干擾。
美國汽車市場構成:根據美國汽車製造商聯盟(AAM)的數據,2023年美國市場上約有45%的乘用車是進口的。主要進口來源包括日本、墨西哥、加拿大、韓國和德國等國家。
USMCA(美墨加協定):2020年7月生效的美墨加協定取代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該協定對汽車貿易有特別規定,包括要求75%的汽車零部件在北美生產才能享受零關稅待遇。新關稅可能與該協定產生衝突。
WTO規則: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成員國徵收關稅有諸多限制。美國此類單方面關稅措施可能面臨其他國家在WTO提出的貿易爭端解決申訴。
消費者影響:汽車是美國家庭的第二大支出項目(僅次於住房)。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將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買力,特別是在當前通脹環境下。根據汽車研究中心(CAR)的研究,25%的關稅可能使進口車平均零售價格上漲4,400至6,875美元。
就業影響的兩面性:雖然關稅旨在保護美國汽車業就業,但經濟學研究顯示,保護性關稅通常會在保護特定行業就業的同時,損害相關產業鏈中其他行業的就業。此外,其他國家的報復性關稅可能進一步影響美國出口相關的就業。
貿易緊張關係:此類關稅措施可能引發主要貿易夥伴的報復。例如,2018年美國對鋼鋁徵稅後,歐盟、加拿大等實施了針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這項政策可能會大幅推高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因為美國境內銷售的汽車近一半來自進口。報導指出,這項關稅政策也可能會對汽車製造商的供應鏈造成擾亂,從而限制相關投資。
代表國際汽車廠商的團體「Autos Drive America」表示,這一政策會在消費者已受到高通膨影響的情況下,進一步推高汽車價格,對消費者而言將是雪上加霜。而且這項措施還可能引發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衝突,尤其是歐洲、日本和南韓等主要汽車出口國。
汽車關稅即將實施的消息傳出後,股市反應劇烈,美股下跌,美國汽車製造商的股價也隨之下滑。
KPMG的分析師金(Ken Kim)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由於汽車業者在鋼鐵和鋁等關稅生效前已提前下單,因此在2月汽車和零件訂單出現了顯著增長。業界消息顯示,隨著關稅實施,新車價格可能上漲數千美元,甚至會突破1萬美元。
加拿大汽車零件製造商協會(APMA)會長伏爾佩(Flavio Volpe)警告說,如果他們的產品被納入關稅範圍,整個北美汽車產業可能會在短短一週內陷入停擺。
此外,近幾週來,日本官員及遊說團體已積極與美方接觸,要求將日本汽車排除在關稅範圍外。他們強調,日本汽車製造商在美國的投資規模巨大,且徵收關稅將導致汽車價格上漲,進而影響美國消費者。據報導,日本在美國擁有24座汽車製造工廠。
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對美國此舉表示遺憾,並強調歐盟將全面評估這一決定,並繼續尋求解決方案。
紐約時報同時提到,川普表示,如果中國在短影音平台TikTok出售案中與美方達成協議,他將考慮減免對中國部分關稅。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