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大大評論》守護鞏固「護國神山」之四:台積電要堅守哪5大原則才能永續長存?

台積電(TSMC)是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的絕對領導者,其投資決策和公司治理不僅影響股東利益,更攸關台灣的經濟地位和國際科技供應鏈的穩定性。
在面對快速變化的國際市場,和地緣政治壓力的變局中,台積電和政府,應自立自強和攜手堅守以下5大原則,來確保其長期競爭力和穩健發展。
1. 長期價值優先:公司治理應拒絕短期利益和壓力
董事會在做出重大決策時,應將企業的長期競爭力與價值放在首位,避免短期財務目標主導決策。《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指出,短期主義可能削弱企業創新能力,特別是在資本密集型產業中。台積電應以穩健的研發投入和長期市場戰略,確保其在全球半導體技術中的領先地位。
此外,董事會必須確保投資決策透明化,充分考量大小股東的利益,包括國內外投資人。特別是針對外資持股比例極高(約78%),需平衡國際投資者與台灣本地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避免因短期利益導向而損害公司價值。公司治理應允許大小股東提出意見,確保決策以穩健長期獲利為目標。
2. 研發與技術核心保留在台灣
台積電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持續的技術創新。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在其2022年的報告中強調,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的集中是維持半導體行業領先地位的關鍵。台積電應確保最先進製程(如2nm和以下技術)量產設在台灣,並採用「N+1」或「N+2」策略,管控海外生產與本土技術的差距,減少潛在的技術外流風險。
為確保台灣半導體產業技術領先度,政府應及早介入,提供支持並制定政策,鞏固研發力留在台灣,並以最先進製程為台灣的核心優勢。
3. 強化「獨立董事」獨立性,保障股東權益
台積電的董事會治理結構應確保高水平的獨立性。建議獨立董事比例不少於一半,且至少50%為中華民國籍(Taiwanese nationals),以平衡外資影響和台灣本地利益。同時,獨立董事應以嚴格的法律責任與保護國內外投資者利益為首要職責,避免淪為象徵性角色或迎合管理層。
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2021年的報告,全球最佳的公司治理模式之一是讓獨立董事聚焦於風險管理與長期價值創造,而非單純服從大股東或短期需求。這一治理模式對台積電尤為重要,以確保其符合國際投資標準,同時守護台灣的利益。
4. 海外投資需嚴控條件與風險
在全球布局方面,台積電需謹慎控制海外設廠的條件,並充分揭露相關風險。針對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巨額投資,應爭取無條件的政府補助,並確保所有附加條件(如技術轉移或產能分配)經股東會審議後才能實施。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海外投資若不經嚴格風險評估,可能損害企業財務穩定性。
此外,海外設廠應與當地政府簽署智慧財產權保護協議(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greements),以保障技術安全。各地的風險,包括地緣政治、供應鏈中斷及人力資源問題,應詳細披露於年報中,讓投資人充分了解決策依據。
5. 台灣政府須成為堅強後盾
台積電的成功離不開台灣政府的支持。政府應在基礎設施建設、高端人才培育、能源政策等方面提供協助,尤其是台積電對台灣經濟的巨大貢獻。例如,台積電每年納稅額約達新台幣1,200億元,占全台營所稅總額的近半數,是全國最大納稅企業。同時,台積電在台約6萬多名員工的平均年薪高達新台幣317.5萬元,遠超國內大多數企業薪資水平,帶動台灣科技業薪資整體提升。
2023年度,台積電董事會核准的員工業績獎金與酬勞總金額為新台幣1,001億8,106萬元。以此計算,這些薪資和獎金不僅提升了員工的生活品質,也帶動了台灣內需消費市場的活力。
此外,政府需妥善管控,避免因外資影響導致公司治理偏離台灣的長期利益。同時,政府應積極參與支持台灣半導體產業,確保其不因國際壓力而被削弱。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未來十年半導體產業將面臨高階人才短缺與地緣壓力,台灣需及早採取措施穩固優勢。
●●●
台積電作為「護國神山」,其每一步投資、決策和治理都對台灣的經濟和全球科技生態產生深遠影響。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遵循上述5大原則,平衡國際與本地利益,將是台積電維持長期穩健發展的關鍵。
這不僅是對股東和投資人的承諾,更是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保持領導地位的根本保障。台灣政府也需緊密合作,早著先機,確保台積電能在國際舞台上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