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韋安觀點》中國政治觀察:2025年習近平權力穩定性的三個關鍵指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圖/摘自X)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圖/摘自X)

當前全球治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各大國都在探索適合自身的治理模式。美國川普政府的強人政治、俄羅斯普丁政權的威權體制、中國習近平的集中統一領導,都在這種特殊的國際環境下摸索新的治理路徑。面對全球化逆流、地緣政治衝突等共同挑戰,不同政治體系都在尋找有效應對方案。中國的治理模式效果如何,還需實踐檢驗。

2025年8月,習近平的權力狀況成為國際觀察焦點。表面上看,這位中國領導人牢牢掌控局面,但深入觀察卻發現一系列複雜現象:高級官員接連落馬,經濟增長放緩,社會矛盾顯現,外部壓力升級。然而習近平並未顯示退縮跡象,反而進一步加強權力控制。

一、權力鞏固的制度基礎

習近平權力的穩固性源於其對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性改造。2018年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不僅是憲法修正,更是對後鄧小平時代政治規範的重新設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和憲法,將個人權威與黨的意識形態基礎綁定,創造了獨特的政治環境。

這種制度化權力鞏固確保了政治決策的集中性和連續性,重大政策能夠得到有效執行。習近平親自主持國家安全委員會等關鍵領導小組,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完成權力結構調整,政治局25人幾乎全與其有工作淵源,常委中蔡奇、李強等「之江新軍」(習近平在浙江擔任省委書記時期的親信人馬)成為核心。

二、高層整肅的深層邏輯

過去兩年的高層整肅為觀察習近平權力提供重要視角。2023年外交部長秦剛就任七個月後突然被免職,國防部長李尚福因軍工採購腐敗案落馬,2024年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因嚴重違紀被停職。最引人關注的是解放軍火箭軍大規模清洗,至少七名高級軍官面臨反腐調查,包括前參謀長孫金明被開除黨籍。

這些被整肅官員大多因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落馬。這傳遞明確信號:在習近平政治體系中,無論過去關係如何密切,一旦違反黨紀國法,絕不姑息,體現從嚴治黨、依法治軍決心。這種紀律整頓在強化黨政軍系統法治化水準的同時,確保核心決策有效執行。

三、經濟社會挑戰與應對

中國正面臨自改革開放以來最複雜的挑戰組合。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2024年前100家房地產公司總銷售額暴跌28.1%,恒大集團2025年8月從香港交易所退市。青年失業率問題嚴峻,2025年4月城鎮青年失業率為15.8%,顯著高於5.1%的整體失業率。

社會層面,2025年5月四川「800哥」工人因被拖欠800元工資縱火紡織廠事件,雖屬個案但反映勞資關係需要完善。中產階級關注財富保值和發展機會,房市調整直接影響其財富狀況。

面對挑戰,習近平政府展現強大政策調整和資源動員能力。2025年發行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推出4.4萬億元地方專項債券,央行多次降息降準。這種大規模財政貨幣政策支持體現中國政治體制在資源動員方面的特點,能夠相對迅速決策執行。

四、治理體系的適應性特徵

習近平治理模式體現中國政治體系在新時代的適應性:通過集中統一應對複雜挑戰,在維持穩定的同時推動變革。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軍委主席三權合一的體制設計提高決策效率,使重大政策得到統一規劃和協調執行。

對紀律的嚴格要求確保政策執行一致性,避免因地方分割導致政策變形。通過規範化管理維持穩定,既防範可能風險,也為社會發展創造相對穩定環境。當利益表達渠道需要進一步完善時,制度建設成為關鍵。

五、全球治理模式的多元探索

當前各大國治理模式探索是普遍現象。美國川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體現強人政治特點;俄羅斯普丁政權面對西方制裁選擇集中權力強化國家控制;中國習近平集中統一領導模式是在應對經濟轉型社會變遷中形成。

這些治理模式都在特定歷史條件和國際環境下產生,各有合理性和局限性。面對全球化逆流、民粹主義抬頭、地緣政治衝突等共同挑戰,各國都在尋找有效應對方案。沒有一種治理模式完美,也沒有一種模式適用於所有國家。

中國治理模式探索是全球治理變革重要組成部分,其效果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國際社會應以開放理性態度觀察這些探索,既不盲目褒揚也不簡單批評,而是汲取有益經驗教訓。

六、觀察未來的三個關鍵指標

要準確判斷習近平未來權力狀況,需要關注三個關鍵指標:

第一,人事安排。觀察政治局和軍委人事構成,是否出現不受控的新派系或利益集團。穩定的人事結構通常意味著政策執行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第二,政策連續性。軍隊現代化、「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合作等重大政策的延續性,直接反映核心領導的掌控能力。政策的一致性和持續推進,是權力穩固的重要表現。

第三,社會風險管控。經濟發展、就業狀況、房地產市場等領域如果出現連鎖反應,將對政權穩定構成挑戰。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是維護穩定的關鍵。

只有當這三個方面同時出現失控情況,我們才有理由認為權力結構可能發生根本性變化。在此之前,基於單一事件或局部現象判斷政治走向,往往缺乏充分依據。

結論與展望

展望未來,習近平的權力狀況可能呈現穩定發展特徵。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內,現有治理結構將繼續發揮作用,各種挑戰都在可管控範圍內。強大的組織能力、有效的政策協調機制以及相當規模的資源動員能力,都為政治穩定提供支撐。

對國際社會而言,理解中國政治發展的複雜性至關重要。一方面,要認識當前中國政治體系的穩定性和適應能力,避免基於偏見制定政策。另一方面,也要為可能的變化做好準備,特別是在經貿合作、全球治理等領域保持建設性參與態度。

習近平時代的中國政治正在經歷深刻變化,機遇與挑戰並存。當前政治體系通過統一領導和規範管理,展現出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這種模式的長期效果如何,需要時間檢驗。在全球大變局背景下,各種治理模式都在接受考驗,中國的探索為世界提供重要觀察樣本。準確理解這種複雜性,對促進國際合作與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