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寒流來襲小心「腳中風」 肢體發黑如烏骨雞

天冷小心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圖/高醫提供) 天冷小心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圖/高醫提供)

近來寒流來報到,醫師提醒小心「腳中風」,肢體發黑如烏骨雞。一名七旬婦人,突然發生下肢冰冷、疼痛、蒼白及麻木等症狀,在外院安排了血管攝影檢查發現是俗稱「腳中風」的急性下肢動脈栓塞,因此緊急聯繫高醫周邊血管團隊進行導管介入治療,來搶救這個危在旦夕的肢體。還好藉由機械性血栓抽吸設備及溶栓術,很順利地將急性阻塞的血管搶通,後續再搭配整形外科的完善傷口照護,成功地保住了這名病人的肢體。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教授表示,過往大家對於心血管疾病的認知,主要在冠狀動脈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往往忽略周邊血管疾病也是重要的環節,以嚴重肢體缺血病人為例,如果肢體傷口不易癒合,據文獻資料,三年後的死亡率可高達五成。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林宗憲表示,周邊血管疾病其實包含了周邊動脈疾病以及周邊靜脈疾病,常見的有上下肢的動脈及靜脈阻塞,以及肺血管栓塞等。近年來由於導管治療設備的日新月異,使得周邊血管疾病有了卓越的治療成效,醫師可藉由導管手術打通阻塞的血管,來讓臨狀症狀緩解、傷口癒合,進一步改善病患的預後。

林宗憲主任指出,周邊動脈疾病與心臟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危險因子,因此在危險因子的控制(如治療三高、戒菸等)就非常重要,一旦診斷確定,醫師除了會給予抗血小板藥物外,同時也會將危險因子控制好;而導管的介入主要是針對有跛行或是傷口無法癒合的病患,藉由打通血管來改善跛行症狀,並使傷口能夠癒合。在周邊靜脈疾病方面,常見下肢深層靜脈栓塞,其主要症狀是單側患肢腫脹,嚴重者會因血栓跑到肺部造成可能致命的肺栓塞,若無好好治療,長期下來也可能造成栓塞後症候群,如靜脈潰瘍、肺高壓等問題。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