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祥不是繼承祖業的二代,亦非從高管晉升的CEO;他從三張桌子起家的小貿易商,拼到全球最大半導體通路商。
就讀成大工程科學系時,常買零件組裝音響,自己聽音樂也幫朋友組裝,當年代理商可以賣零件給發燒友,他有機會接觸零件銷售行業。太多時間花在玩音響,其他同學多數進工廠當研發工程師、製造工程師,黃偉祥想從事業務銷售,額外選修會計、統計、經濟,日本是高科技重鎮,他也選修日文。
畢業後加入快捷半導體的代理商,擔任銷售工程師Sales Engineer,有更多機會接觸供應鏈,以及商場上的人際互動。1980年創辦世平,從三張桌子起家,陸續併購其他公司;他發現「吸收式併購」成效不佳,轉而思索「投資控股整併」,2005年以此模式,與品佳共組「大聯大控股公司」。
吸收式併購形同消滅對方,勢必引起激烈反抗;即使併購成功,怨懟亦難以化解。世平與品佳的投資控股整併,上層搭起共同的屋簷(大聯大)成爲家人,依然保有各自的戶長,及最大的獨立運作空間。商場競爭激烈,能把形同世仇的同業,整併到同個屋簷下,堪稱創舉。
2005年成立的大聯大控股,是台灣第一家「多合一產業控股公司」。背景因素催生整合:外在環境快速變遷,市場大者恆大,不利於急需營運資金的通路商集資。成為世界工廠後,中國已是兵家必爭之地,台灣電子通路商進入大陸市場,若無法調配人力與財務資源,難以發揮最大效益;2000年起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營業額雖不斷成長,但獲利及股價卻一路下行。合組控股公司的整併形式可快速聚焦,以取得各式人才,補足不同資源,提高客戶覆蓋率,增加營收及降低風險。
初期必須整合不同電子通路商的資源,不再惡性競爭相互殘殺,整合企業資源,如資訊系統ERP、倉儲管理、物流等。例如,A公司在中國主要城市設立辦事處及物流倉儲,B公司也要相同的設備才能服務在地客戶。透過共組控股公司,可以整合後端以提升管理效能,並且協調前端業務,避免通路間的惡性競爭。透過後端資源平台的整合共享,減少重複的投資成本,整合海內外據點、資訊系統、財務及管理平台、知識互通,以提高服務品質,強化風險管理。
黃董説明產業控股模式的優缺點,其優點為 :
• 對加入公司的營運影響最小
• 保留加入公司的品牌名稱與形象
• 容易複製成功模式,形成購併平台
• 行銷更具彈性與多樣性
產業控股模式的缺點為:類似邦聯,較難形成有效的決策與共識,執行力能否貫徹,是一大挑戰。
納入同個屋簷,對組織而言是很大的變革,整併前後會出現雜音及反對聲浪。黃董指出:「變革一旦啟動,大方向一定要堅持,步伐及速度卻可以修正。」「變革領導者一定會聽到很多的聲音,大部分是噪音,絕對不能退縮。重要的是需要培養『變革的種子團隊』,認同變革理念,親身參與並取得正向成果。」
在大聯大創立控股的初期,經歷劇烈震盪的組織變革,初期的兩家公司本來是競爭對手,如何找出有共識的部分來執行,從董事到公司、子公司各個組織的矛盾中建立信任。黃董爲此失眠了三個月,每天不斷思考,可說是「篳路藍縷、無中生有、衝突磨合、聚焦整合」不斷的領導變革、願景描繪、落地執行。這段期間很少人離職,整個通路市場正好進入高速成長期,大聯大也把各自山頭林立的通路,在戰略、結構、技術及文化上加以整合。
黃董引述變革大師John Kotter:「組織內75%的人都要相信『組織有變革之必要』的急迫感,這是轉型成功的關鍵門檻。」領導者是組織變革的當然宣教士,也是啟動組織變革的原動力。有三種變革策略:
• 強制命令:你「必須」改變,經由獎酬、懲罰、法定權力影響他人,此乃機構賦予的正規權力,可能遭到抵制或被遵行。
• 理性說服:你「應該」改變,權力來自於個人所擁有的專長、專門知識和特殊技能,採學理及邏輯論述,容易被遵行,可獲得一定程度的承諾。
• 權力分享:你「想要」改變,權力源自領導者成爲學習參照的榜樣,與個人或領袖魅力有關,較容易被接受且內化。
比起個人單打獨鬥,團隊的攻擊力道大大提升。變革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領導者對於員工不願改變,感到頭痛;同仁對於領導者朝令夕改感,感到無所適從。此時,中間幹部扮演重要的溝通角色。變革過程,邀請中間主管一同討論,從中找到想法相近的成員;由上往下發散,這比少數人的宣達更有效。讓這群人認同變革,成立變革團隊一起推動,一來幫助擴散公司理念,二來納入經營團隊,賦予這些成員不同的任務與角色,從中找出值得培育的人才。
黃偉祥董事長於2019年創立《台灣產業控股協會》,分享產業控股的成功經驗。他指出:台灣企業雖然有高度韌性與靈活性,仍不足以因應大者恆大的世界,產業控股有助於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協助中小企業打進世界杯。。
(誌謝:黃偉祥董事長蒞臨東海EMBA,感謝盧崇誠、李靜雯同學整理演講内容。)
EP.05連結 為了推動環境保護及展現生態多樣性,
2024-11-13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