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美國課徵20%關稅 經濟部長與產業代表討論因應策略

經濟部長郭智輝4日南下高雄,與十多家傳產及中小企業代表舉行閉門座談,討論美國對台課徵20%對等關稅的因應之道。會中,郭智輝直接詢問業界「你們願意讓什麼?」並提出台灣可能需要考慮「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等條件,以爭取關稅調降至與日韓相同的15%水平。

郭智輝表示,日韓能換取關稅下調,是以開放美國農產品、汽車市場為代價,並承諾對美大規模投資。他提問:「台灣能接受全部開放美牛、美豬、美國車與藥嗎?還是應該由政府或民間來籌出4000億美金投資美國?」此次座談目的正是為了收集業界意見,評估社會共識。

針對產業困境,郭智輝承諾政府將從四大方向提供協助:持續與美方協商爭取有利稅率、提供金融支持穩定出口、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創新,以及強化國際市場接軌提升競爭力。同時,政府也將針對匯率升值與電力成本等問題啟動輔導與補助方案。

座談中,台灣鑄造學會榮譽理事長陳林山坦言,工具機產業營收已大幅萎縮,許多工廠一周僅開三天,加上電價上漲與供電穩定問題,使企業經營雪上加霜,「AI、低碳雖然是趨勢,但我們最擔心的,是連活下來的條件都越來越少。」

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許正雲則建議政府加強查緝「洗產地」行為,強化台灣出口形象,並強烈呼籲凍漲電價,認為產業已無力承擔更多成本上升。

針對「投資4000億換關稅」說法引發爭議,經濟部晚間澄清,郭智輝僅是以日韓投資規模作為參考,並非具體承諾或談判內容。經濟部強調,台美雙方仍在持續磋商,呼籲外界勿過度解讀,並給予談判團隊必要空間。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