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橋國際學校新店校區舉辦「單車成年禮」,原應是學生邁向獨立與責任的重要儀式,4月22日卻在彰化埤頭鄉慘遭毒駕悲劇襲擊。當天上午,41歲蕭姓男子施用海洛因及喪屍煙彈(依托咪酯)後,駕車逆向撞入學生車隊,造成7名學生受傷,目前法院已裁定羈押禁見。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資料,去年(2024)1月至10月,依托咪酯(喪屍煙彈)於「非尿液檢體濫用藥物檢驗通報系統」中檢出件數高達2,905件,較前年僅22件,暴增132倍。該藥物具有強烈中樞神經抑制作用,施用後常導致使用者喪失自我控制能力,半年來,已陸續造成多起交通事故,甚至導致無辜警員與民眾喪命,社會公憤持續升溫。
刑事警察局預防科長林書立指出,當前的喪屍煙彈隨著「買煙油送電子煙」的不法行為,逐漸闊大對社會公共安全的危害,很多人自以為「邊開車邊抽電子煙」不會有煙灰的優點,但殊不知目前煙彈為求暢銷,不惜將興奮劑與麻醉劑(如依託迷酯等)混合,導致駕駛人「短時間興奮,卻瞬間昏迷」,造成社會安全的極大危害!呼籲民眾開車應專心注意安全,不要邊抽成分不明電子煙,不但會造成重大悲劇,也不利自己心臟健康,警方不但會加強取締吸毒駕駛,嚴懲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也鼓勵民眾檢舉不法毒品銷售行為!
林書立特別警告:「電子煙並非安全替代品,更不是邊開車邊抽的『無害產品』,駕駛務必認清風險,專心開車,避免成為毒駕加害者。」他同時呼籲警方應加強取締毒駕,嚴懲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
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執行長李雨函表示,這起事故並非偶發,而是政府忽視青少年訴求的結果:「我們在2025年青少年十大關注議題調查中第二名,青少年明確指出最害怕的是『生活在毒品與菸害的陰影下』,但政府仍未積極因應,才讓今天的悲劇成真。」她強調,學生的安全絕不能成為法規漏洞的代價,政府必須立即行動。
國教盟青年部聚焦單一明確訴求,嚴正要求政府與立法院立即修法,禁止駕駛人在開車時吸食電子煙與煙彈,並擴大警察查緝毒駕的執法權限。
駕駛人毒駕已成社會重大風險來源,政府應針對曾涉毒駕行為者建立篩檢與風險管理制度,配合必要的上路限制或再評估程序。同時,應明確禁止駕駛人於行駛中吸食香菸、電子煙及其他可能為毒品的新型煙品,防止駕駛分心或毒駕情形再次發生,造成如本案重大公共危險。
李雨函最後強調:「青少年已經表達得夠清楚了,我們不要再被毒駕撞傷。政府不能等到更多人倒下,才願意改變!」
康橋國際學校新店校區舉辦「單車成年禮」,原應是學生邁向獨立與責任的重要儀式,4月22日卻在彰化埤頭鄉慘遭毒駕悲劇襲擊。當天上午,41歲蕭姓男子施用海洛因及喪屍煙彈(依托咪酯)後,駕車逆向撞入學生車隊,造成7名學生受傷,目前法院已裁定羈押禁見。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資料,去年(2024)1月至10月,依托咪酯(喪屍煙彈)於「非尿液檢體濫用藥物檢驗通報系統」中檢出件數高達2,905件,較前年僅22件,暴增132倍。該藥物具有強烈中樞神經抑制作用,施用後常導致使用者喪失自我控制能力,半年來,已陸續造成多起交通事故,甚至導致無辜警員與民眾喪命,社會公憤持續升溫。
刑事警察局預防科長林書立指出,當前的喪屍煙彈隨著「買煙油送電子煙」的不法行為,逐漸闊大對社會公共安全的危害,很多人自以為「邊開車邊抽電子煙」不會有煙灰的優點,但殊不知目前煙彈為求暢銷,不惜將興奮劑與麻醉劑(如依託迷酯等)混合,導致駕駛人「短時間興奮,卻瞬間昏迷」,造成社會安全的極大危害!呼籲民眾開車應專心注意安全,不要邊抽成分不明電子煙,不但會造成重大悲劇,也不利自己心臟健康,警方不但會加強取締吸毒駕駛,嚴懲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也鼓勵民眾檢舉不法毒品銷售行為!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關於文章中提到的依托咪酯(喪屍煙彈)和相關毒駕問題,以下是一些延伸知識:
依托咪酯(Etomidate)原本是一種短效靜脈麻醉藥物,在醫療上用於麻醉誘導,特別是對於心血管功能不穩定的患者。然而,近年來此藥物被濫用並違法添加到電子煙油中,被稱為「喪屍煙彈」,因為使用者吸食後常會呈現類似喪屍的行為狀態。
依托咪酯的藥理作用主要是通過增強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性作用,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意識喪失。當被濫用時,它可能引起短暫的欣快感,但隨後迅速導致嚴重的意識障礙,使用者往往失去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呈現僵直或抽搐狀態。
電子煙與新型煙品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率持續上升,特別是在青少年群體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電子煙並非無害的替代品,其本身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包括尼古丁、重金屬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能對使用者的健康造成長期危害。
在交通安全方面,駕駛分心是導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任何分散駕駛注意力的行為,如吸菸、使用手機或吸食電子煙,都會顯著增加事故風險。駕駛時吸食含有毒品成分的電子煙,不僅分散注意力,還可能導致意識障礙,大幅提高交通事故風險。
全球各國對毒駕的處罰普遍趨嚴。例如,美國大多數州將毒駕視為與酒駕同等嚴重的犯罪,可能面臨重罰、吊銷駕照甚至監禁。歐洲多國也設有嚴格的毒駕法規和檢測機制。台灣在2019年修訂刑法,加重毒駕致死、致重傷的刑罰,最高可處無期徒刑。
青少年藥物濫用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新型毒品經常以時尚外觀或聲稱較「安全」的方式包裝,容易吸引年輕人嘗試。有效的預防策略需要結合教育宣導、執法監管、社區參與和家庭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
康橋國際學校的「單車成年禮」是一種體驗式教育活動,旨在透過挑戰性的長途騎行,幫助學生建立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面對困難的勇氣,這類教育理念源自體驗學習理論,強調透過直接經驗獲得深刻的學習和成長。

林書立特別警告:「電子煙並非安全替代品,更不是邊開車邊抽的『無害產品』,駕駛務必認清風險,專心開車,避免成為毒駕加害者。」他同時呼籲警方應加強取締毒駕,嚴懲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
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執行長李雨函表示,這起事故並非偶發,而是政府忽視青少年訴求的結果:「我們在2025年青少年十大關注議題調查中第二名,青少年明確指出最害怕的是『生活在毒品與菸害的陰影下』,但政府仍未積極因應,才讓今天的悲劇成真。」她強調,學生的安全絕不能成為法規漏洞的代價,政府必須立即行動。
國教盟青年部聚焦單一明確訴求,嚴正要求政府與立法院立即修法,禁止駕駛人在開車時吸食電子煙與煙彈,並擴大警察查緝毒駕的執法權限。
駕駛人毒駕已成社會重大風險來源,政府應針對曾涉毒駕行為者建立篩檢與風險管理制度,配合必要的上路限制或再評估程序。同時,應明確禁止駕駛人於行駛中吸食香菸、電子煙及其他可能為毒品的新型煙品,防止駕駛分心或毒駕情形再次發生,造成如本案重大公共危險。
李雨函最後強調:「青少年已經表達得夠清楚了,我們不要再被毒駕撞傷。政府不能等到更多人倒下,才願意改變!」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