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全球經濟挑戰,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於本報舉辦的「資本市場應變論壇」中表示,儘管全球經濟局勢因關稅政策變得更加複雜多變,台灣上市公司在經歷先前美中貿易戰及後疫情時代後已提前佈局,具備一定程度的應變能力。證交所將積極發揮一般板、創新板的籌資功能,協助上市公司籌資並帶領企業赴海外引資。
林修銘指出,今年第一季台灣對美出口金額達330億美元,年增34%,占總出口比重高達26%。若美國實施32%關稅,將對電子零組件及資訊產業造成重大衝擊,主計總處初步評估可能使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超過1%,同時全球供應鏈恐陷入混亂。
對於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林修銘表示,這些企業在供應鏈重組與關稅衝擊下,可能面臨現金流斷鏈與彈性不足的高風險。所幸經濟部、財政部等部會已推出相關補助與因應措施,包括出口融資利息減碼、中小企業貸款加碼等,協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
針對上市公司的應對策略,林修銘表示許多企業已將生產基地分散至墨西哥、歐洲、越南等地,或在美國設立據點以降低稅負並貼近客戶需求,同時提前備貨、重新配置產能,因此多數上市公司具備應變能力與策略彈性。
林修銘強調,台灣在AI與高科技領域擁有不可替代的競爭力。即使面臨較高關稅,台灣產品仍具備強大定價能力與市場需求,能夠快速滿足如輝達等國際大廠的需求,展現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
關於股市波動,林修銘指出近期波動幅度較大,短期內投資人信心不足是普遍現象。然而從基本面觀察,台灣企業展現出高度韌性,仍具長期投資價值。由於企業附加價值及技術門檻高,難以被他國快速取代,即使面對高稅壓力,國際大廠仍須依賴台灣供應鏈。
證交所已提醒上市公司全面檢視關稅政策對財務、營運及業務的影響,若有重大影響事項應儘速發布重大訊息說明因應方向,以穩定市場信心。此外,證交所也鼓勵上市公司適時啟動庫藏股,目前已有100多家企業參與,預期未來會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