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楊梅及大陸小米SU7電動車發生自燃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再次引發社會對電動車安全性的關注。相較於傳統燃油車,了解電動車的特性和逃生知識,能在緊急情況下爭取寶貴的生存時間。
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多採用電子門鎖與隱藏式門把設計,包括熱門的小米SU7及即將上市的YU7。這些設計雖然提升了外觀美感和空氣動力學效能,但在事故發生時可能成為逃生障礙。電子門鎖系統在碰撞後可能完全失效,使乘客無法正常開門逃生。然而,大多數電動車仍配備機械應急解鎖裝置,但使用方法和位置並不明顯,需要車主事先熟悉。
以下是提高電動車事故逃生機會的關鍵措施:
1. 熟悉車輛緊急逃生機制:了解愛車的緊急開鎖位置與操作方法。大部分電動車的機械解鎖裝置通常位於門把手內側或地板附近。對於隱藏式門把設計,應學習如何在無電情況下手動開啟。
2. 配備破窗工具:在車內放置破窗器,確保門鎖失效時仍能快速破窗逃生。
3. 選擇具備「事故自動解鎖」功能的車型:部分高階電動車品牌在嚴重碰撞時會自動解鎖車門。購車時可確認該功能是否配置。歐盟近期已開始強制要求電動車必須配備此裝置,以增加駕駛逃生時間。
從逃生角度比較,傳統燃油車的機械門鎖和較慢的燃燒速度通常提供更多逃生時間。但設計完善的電動車,如具備碰撞自動解鎖功能和易操作的手動解鎖機制,同樣能提供關鍵的逃生時間。
小米SU7火燒車事件提醒我們,無論駕駛何種車輛,車主與乘客都應熟悉車輛的應急逃生機制,並配備適當的安全工具,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