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風流人物來開趴》跨越百餘年相互輝映的史學家-司馬遷與班固

《風流人物來開趴》跨越百餘年相互輝映的史學家-司馬遷與班固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通史,作者司馬遷,不虛美、不隱惡,講究務實考證的筆法,締造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博學多聞,他受教於父親,十歲就可以閲讀《尚書》、《左傳》、《國語》等古籍。漢武帝時期,司馬談到京師長安擔任掌管史書、典籍、曆法等事務的「太史令」,當時正值盛世,司馬遷也來到長安,結識了匯聚於都城的天下賢才。司馬談為兒子請來當時儒學大家孔安國和董仲舒,指導司馬遷學習。孔安國為司馬遷打下古文寫作的基礎,董仲舒教導司馬遷讀《春秋》,他們的人品高、學問好,增加知識內涵,更教授司馬遷端正的品德與君子風範。

司馬遷二十歲時展開大江南北的壯遊,他過長江、登廬山、上會稽、訪曲阜,考察楚漢相爭古戰場,獲益匪淺。返回長安後被任命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從官。司馬談臨終前交待,希望司馬遷子繼父業,繼續整理典籍文獻,編輯史書,後來他也被任命為太史令,終生志業,父子相傳的佳話。

太史令司馬遷和公孫卿等人向漢武帝進言,請求重修曆法,漢武帝當時的年號是「太初」,曆法便命名為《太初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進步的曆法,以正月爲歲首,平年十二個月,閏年十三個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將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與春種、夏忙、秋收、冬閑的農業節奏相吻合,還創先記錄了五大行星運行的周期,在天文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漢武帝執政超過半世紀,好大喜功,剛愎自用。西元前九十九年,李陵率步兵五千遠征匈奴,本以為可以建功立業,沒想到途中遭遇突擊,後路的援兵未能及時趕到,糧盡援絕,李陵不得已,投降。漢武帝震怒,朝中大臣齊聲指責李陵的過失,只有司馬遷說公道話,認為李陵對國家忠心耿耿,他只領兵五千,不顧生死的奮戰,卻能殺敵一萬,其實可以功過相抵。

獨排眾議的一番話,並沒有緩解漢武帝的憤怒,再加上有人謊報李陵在幫助匈奴訓練軍隊,日後將反擊漢朝,漢武帝不分青紅皂白,下令殺了李陵全家,司馬遷也受牽連,被處以腐刑。

司馬遷遭受奇恥大辱,但他覺得自己責任未了,於是發憤完成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記載從遠古傳說的黃帝時期,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三千多年的歷史,以生動的筆法呈現史實,是史書的典範,也極具文學價值,司馬遷成一家之言,享有「史界太祖」的地位。

東漢班固與司馬遷並稱「班馬』,他的父親班彪也是著名的學者,班固九歲便出口成章,十六歲進入洛陽太學,用功苦學,精通各種古書典籍,為寫作打下基礎。

班彪晚年續寫《史記》,直到去世仍未完成。他的子女都十分出色,繼承了他史學家的衣缽,班固的弟弟就是投筆從戎的班超,還有一個妹妹班昭,是一位女性史學家。二十三歲的班固正式執筆撰寫《漢書》,專述西漢一朝歷史。有人向朝廷舉報班固私修國史,班固被捕下獄,書稿也遭查封,他的弟弟班超緊急上書漢明帝,說明班家父子數十年修史的苦心,漢明帝讀了班固的書稿,對他的文筆驚為天人,下令釋放,還把他召到洛陽,官拜蘭台令史,負責掌管皇家圖書,這些豐富的藏書,為日後完成《漢書》提供重要素材。

班固寫《漢書》,直到他去世之前,一共花費二十五年,編寫西漢一朝十二代帝王,二百三十年間的事蹟,不過,其中的〈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漢和帝命他的妹妹班昭續寫。《漢書》展現西漢盛世的榮景和時代精神,成為後世編修斷代史的範本。

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分別是後世通史及斷代史的典範。東、西兩漢,「班馬」史家。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