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精神‧魔怔‧樂子人(2)旁觀他人之魔怔

2023-08-28 12:46  作者 / 胡又天

Photo by Road Trip with Raj on UnsplashPhoto by Road Trip with Raj on Unsplash

收聽連結:https://is.gd/v7il9W

本集我們講「精神‧魔怔‧樂子人」之中,現代意義的「魔怔」。

  「魔怔」原本是個舊詞,我們南方比較少用了,北方話口語還用。它原義是著魔、中邪、驚恐、驚呆等等,也可以引申為各種偏激、躁鬱、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遺症)、杯弓蛇影的意思;如今共產黨講無神論嘛,這詞的超自然成分遂多被擱置,留下的是比鬼神厲害千百倍的活人導致的怪、力、亂。

  現實中,如果我們被什麼魔怔人盯上了,那必然會相當痛苦;如果政壇上也有一批魔怔的黨棍、網軍之類整天在我們頭上搞風搞雨,那更令人堵爛;至若元首和領導階層都魔怔,那就更要完蛋。但相對的,如蘇珊.桑塔格的一本書名《旁觀他人之痛苦》,如果我們是「旁觀他人之魔怔」,置身事外,那就很輕鬆愉快了,特別是對於「鍵政」愛好者來說。

  2005年德國電影《帝國毀滅》裡有個片段,是窮途末路的希特勒在開會的時候,聽到所有消息都是壞消息,一個個希望全都破滅,於是崩潰、發飆、無能狂怒,這個後來受到無數網友改編的片段,就是典型的魔怔。看人發瘋是一樂,看他從厲害變無害,更是樂上加樂。還有,近年有不少人指出,二戰時期德國濫用興奮劑,自希特勒以下一個個都吸毒過量,腦子早就被搞壞了。

  當代中國大陸禁毒比較嚴,純因藥物而導致精神失常的案例不會太普遍,也不太會被拿出來講。但是,並不只是個人用的成癮藥物才算毒品。對一個國家來說,寅吃卯糧,炒房賣地,印錢放水,這是經濟意義上的毒品;個人崇拜,反智民粹,大內宣大外宣,又或者藉堅持動態清零的名義強化控制,這是政治意義上的毒品。

  受害民眾多了,有人開始走極端,在網上發一些瘋話,使勁去反共反華,這是一種魔怔,在牆內通常很快會被封,但在牆外就很多,我們到處都能看到,專門開頻道、寫書的都有。我以前就覺得:你反共可以,可是反到頭腦壞掉,反到不分青紅皂白,這樣反而減損了自己的說服力,是不是有點可惜了呢?這幾年我才把這種觀念改過來:人首先需要的是宣洩情感嘛,不一定真要達成那個宏大的目的,不然,如果所有人都能夠用強大的理智去隱忍、偽裝,裝出一副讓你看著舒服的樣子,還處處緊貼市場需求,讓你輕易挑不出毛病,那這個世界就太可怕了,我們就會更加魔怔,看什麼都覺得這是不是誰在搞認知作戰,要操弄我的認知;每一句話都不單純,每件事情背後都有陰謀,乃至於我們會變成這種疑神疑鬼的鬼樣子也是某個大陰謀的一部份。所以,那種每天都在正常能量釋放的魔怔人,用台灣的話來講叫「政治魔人」,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可愛的。

  那比較不可愛的呢?就是那種睜眼說瞎話的。像是既得利益群體,例如先前炒房欠了一屁股債的政府,眼看著續不上了,逼急了,趕緊叫報紙、電台、專家學者出來呼籲民眾繼續努力接盤,這是否也是一種魔怔呢?不一定,要看那講話的人有多麼情真意切,還有講出來的話離現實有多遠。那些講話的人通常都很精,就算講蠢話也多半是裝傻、不是真傻,所以算不上魔怔。然而聽到他們講話的民眾,可能就魔怔了,例如這個句型:「看到這公告出來,我整個人都魔怔了」──他們居然連這種話都講得出來,情況是有多糟糕?這個世界太魔幻了,我沒瘋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自己的國家與人生了。

  我過去在大陸的電視劇和小說、散文、日常聊天裡,只是偶爾看到「魔怔」這個詞,但到2020年前後,它的使用率突然竄升了,大概是眾人發現它描述現象特別精準傳神,也就有了「魔怔人」這種常駐魔怔狀態的稱謂,例如你可以封一些外國記者、政客為「反華魔怔人」,也可以封一些吃愛國飯的營銷號為「反美魔怔人」,人家或許還會欣然領受。嘲諷度更高的,還可以故意把「人」寫成別字「壬」,戊己庚辛壬癸的壬,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就是更刺眼。例如一些成天揮舞左派教條「左壬」,跟著入關學喊口號的「入關壬」,還有各種陰陽怪氣,正話反說、反話正說的「陰陽壬」。

  不過在這裡,「魔怔」和一般的偏執、固執產生了一些區別。雖然沒有人這麼定義,但就我的觀察而言,似乎是拋棄或忘記了「偽善」之類表面功夫者,才好稱為魔怔。反例如《環球時報》一類的側翼官媒和「觀察者網」一類的愛國主義網媒,都差不多是每天照三餐報導外國敵對勢力媒體、政要和所謂港獨、台獨份子的反華言行,嘲笑他們有多麼魔怔。反過來,我們也可以笑《環球時報》、觀察者網是如何的魔怔。但這些真的是魔怔嗎?通常不是。我們的言行與報導,一般更多是出於功利算計,而且至少在表面上還會給自己套上一層「普世價值」之類的皮,換言之就是偽善。還會裝,這就不是真的魔怔。那真正的魔怔是怎樣?除了剛剛講過的以外,中國史上最大的集體魔怔,文化大革命,還沒有完全淡出記憶。那時候人為了證明自己忠誠,又或者為了安全,搞出了向毛主席像「早請示,晚匯報」還外加跳「忠字舞」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

  正是因為經歷過文革這種極端的集體魔怔,加上現在網路也發達了,所以一般大陸網友,對於魔怔行為與魔怔人,還是比較有免疫力的。但相對的,在這種理論上應該已經實現群體免疫的環境下,如果還有哪個地方成群地出現了魔怔人,就會特別惹眼。

那是什麼地方會成群出現魔怔人呢?除了大家都會想到的政治與經濟,就是娛樂圈與遊戲界。

  在娛樂圈,是近年流量藝人、偶像經濟引發的各種「日常撕逼」的「飯圈文化」,至2022年吳亦凡被捕之際達到巔峰,那陣子有不少人在轉貼一些粉絲群中的奇葩言論,除了一般的表示死忠真愛,還有人說要糾眾去劫獄,更有異想天開說我們有幾百萬人,可以去攻佔其他國家,征服全世界,然後回來向黨施壓要求放人的。

  這些太過誇張的也可能是反串創作,但在此之前,有很多「飯群」組織配合著娛樂資本的營銷企畫,煽動著許多非理性的追星消費,引發了許多家庭問題,這已經可以說,就是不折不扣的魔怔。現在這一塊的氣燄暫時被中共的「清朗行動」專政鐵拳壓了下去,網友紛紛表示擁護,說「早該管管了」─這句話平常有可能是反串,藉由字面上的擁護來諷刺國人與中共的「無限責任大政府」思維,但在這件事情上,真正叫好者的比例似乎更高一些。

  有很多人也想問了:這些迷弟迷妹,到底是在迷什麼?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嗎?對此也有一種解釋,說很多人童年到青少年時期,在壓抑的家庭和學校環境下成長,從來都得不到認同,也發展不了自己的興趣,只能疲於奔命地讀書考試,甚至被家長和老師當作宣洩情緒的垃圾桶,他們的精神需求,就是在追星的圈子與氛圍裡才得到滿足,哪怕那些流量明星本身只是個空殼,哪怕他們自己也不是沒有察覺到問題。所以我們一方面要譴責那些趁虛而入的娛樂資本,一方面要理解這些魔怔現象的背後,是已經延續了千百年的魔怔家長、魔怔老師,還有整個把一代代人逼向魔怔的權力結構與社會制度。但理解歸理解,你看到這些什麼明星後援會,你還是受不了,還是會罵白痴,還是會想,啊,還是得要共產黨才能把他統統管起來。想到這裡你大概就可以體會到什麼叫惡性循環、「永劫無間」了。

  而在遊戲界,一方面有主機/PC遊戲玩家和手機遊戲玩家之間的對立,二方面有不同遊戲玩家、不同廠家支持者之間的對立,這些還可以用普通的「鄙視鏈」和「優越感」解釋然後一笑了之。比較嚴重,導致「魔怔人」愈來愈多的問題,是傳統買斷制、月費制遊戲利潤遠不如現今「免費+內購制」氪金遊戲(表示強烈貶義的「課金」別字),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玩家和廠商形成了一種怨偶式對立:生態推著廠商不斷踩著玩家的心理承受極限邊緣來吸金,玩家對此心知肚明,但又已投入了時間、金錢、情感,於是不甘心又放不下者,便可能開始怨恨這樣的自己,怨恨這樣的廠商,怨恨這樣的業界─當然也怨恨政府的管制,但是沒人搞得過黨,那就把矛頭指向廠商和其他玩家。一些比較隨和的玩家因而有所吐槽:「不看論壇,天下太平」。然而吵歸吵,鬧歸鬧,遊戲還得玩。或許也有一些人經歷某些事情以後大徹大悟不玩了,但你不玩,還有的是人玩,更有幾百萬人指望著靠這一行吃飯,所以這種「怨偶」式的關係,也就必然會繼續下去。

  所以說,「魔怔」有其一體兩面,一面是建築在某種扭曲現實的「信仰」之上的群體認同,一面是信仰或固有認知被擊碎、擊穿、擊潰之後的無所適從。無所適從,就要建立新的信仰、信念、信任,新的泡泡。但如果新的泡泡也很快就被戳破,玻璃心又碎一地,那又該如何是好呢?

於是就有了「樂子人」,一個我認為當代中國最最最偉大的新詞。我們下集繼續。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322公分阿彌陀佛震撼登場 台北故宮西方三聖背後的佛教傳奇

遊客來臺北故宮大門進去後不上階梯,往右轉走幾步路,就會看

2024-10-04 14:52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絹本扇面藝術巔峰!馬麟《秉燭夜遊》再現南宋文人風雅

台北故宮有多件全世界最貴的杯子-《大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2024-10-04 14:27

好好聽Podcast

「雲林有愛 品德Smile」podcast節目(品德5) 13-16集節目內容介紹

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小朋友聆聽並學習禮義廉恥的真義,成

2024-09-30 08:00

好好聽Podcast

拍賣官開講囉/雕紅漆絕技再現!台北故宮剔紅漆花卉瓶被譽為明代工藝典範

台北故宮有一件很有名的雜項剔紅漆器-明永樂《剔紅漆花卉瓶

2024-09-27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