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連結:https://is.gd/ANHZkq
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在1967年把月球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紀念這位兼具數學、天文學、文學和機械工程專長的全才型偉大學者。
祖沖之在西元429年出生在建康城(今南京),當時是南朝劉宋政權,。他的祖父和父親學識淵博,家族世代掌管曆法,受人敬重。祖沖之喜好讀書,具備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特別是天文和數學,祖沖之在研究古人的學說論述時,主張不可「虛推古人」,而要「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釐,心窮籌策。」凡事必須親自勘查實驗,用確切的證明來求取答案。
祖沖之學富五車,加上實事求是的態度,讓他聞名鄉里,皇帝指派他到朝廷的「華林學省」,後來轉調「總明觀」,這兩個單位都是學術地位崇高的研究機構,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研究院。
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祖沖之發現,東漢張衡推算出的圓周率是3.162,魏晉時期的劉徽在為漢朝的《九章算術》作注時,創立了新的推算圓周率方法,稱為「割圓術」,劉徽根據計算正192邊形的周長,而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為3.14。祖沖之非常推崇劉徽,就以他的創制為基礎,進而深入探索,把圓周率數值推展到小數點後的第七位—3.1415926;同時他也給出圓周率的兩組分數形式,分別是較為粗疏的22/7,祖沖之稱之為「約率」;以及比較精密的355/113,祖沖之稱為「密率」,後人稱之為「祖率」,以紀念他的成就。355/113,這個接近π值的分數,直到1586年,荷蘭人歐沃特瓦特才重新求出,祖沖之領先了一千年。
西元462年時,祖沖之將自己編修的《大明曆》呈交朝廷,因為人們用了數十年的《元嘉曆》並不精準,祖沖之為了改善其中的謬誤,幾乎是黎明起身,披星戴月的觀測天象,研擬比對,才完成這項工作,他還首度提出『歲差』的概念,就是地球每繞行太陽一周,總會出現一個微小的差距,依照現代天文學家的精確估算,大約每年會差個50.2秒,這種現象就叫作『歲差』。祖沖之又利用圭表測量正午時刻的日影,仔細表列記錄,精準算出冬至時日,而《元嘉曆》推估的冬至誤差超過一天,亟需校正。很遺憾的是,當朝一些老臣抵制祖沖之的新曆法,汙衊新曆是違背天意,祖沖之用〈駁議〉這篇文章據理力爭,可惜皇帝支持守舊派。祖沖之去世後,兒子祖暅三度上書朝廷,《大明曆》在梁朝終獲實施,還沿用到數百年後的南宋。
祖沖之三十五歲時國家局勢動盪,齊取代宋,建立政權,祖沖之遠避紛爭,專注於機械製造,修改用銅製機件傳動的指南車,車子無論如何轉彎,車上銅人總是指向南方,又發明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和改良式水推磨,增加其舂米、磨麵的效能,設計出計時器「漏壺」和巧妙的汲水工具「欹器」。
政權轉移的過程中,免不了烽煙四起、生靈塗炭,祖沖之調整研究方向,轉向文學創作,關注政治變遷和社會百態。年近花甲寫了一篇〈安邊論〉,建議中央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增強國力,安定民生,鞏固國防。齊明帝大為讚賞,想命令祖沖之替皇帝巡視四方,積極建設,造福百姓,可惜國勢衰頹,連年戰爭哀鴻遍野,祖沖之的政治主張未能實現,七十二歲時帶著遺憾病逝。
祖沖之的兒子祖暅克紹箕裘,也是著名的數學家,父子倆研究圓周率和天文曆法,他們巧妙的計算出球體體積,得到正確的公式,進而提出了「祖暅原理」。十七世紀的義大利數學家卡瓦列里發現相同原理,然而祖氏父子領先了歐洲人一千多年。如今祖暅的一些概念也應用於微積分,祖沖之和祖暅父子雙雄,都是科學領域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