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創新的兩難

(圖/AI生成) (圖/AI生成)

為何許多企業在技術變革浪潮中被後來者超越?關鍵在於「創新的兩難」。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在《創新的兩難》一書中,提出「延續性創新」與「突破式創新」兩大概念,分析了企業成功與失敗的深層原因。

以手機產業為例,傳統手機不斷升級CPU速度、提升拍照品質,這屬於「延續性創新」。

然而,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接著2008年iPhone 3G、2009年iPhone 3GS,徹底改變了手機的功能與市場,取代了當時龍頭Nokia。這正是「突破式創新」的威力,不僅改良產品,且創造全新的市場需求。

企業若只專注滿足現有客戶、追求短期高利潤,可能錯失新興機會。許多大企業因過分聚焦既有市場,忽略低端市場的潛力,結果被新創公司超越。這些企業失敗並非管理不善,而是被自身「理性邏輯」束縛,無法適應市場變革。當新創企業從低端市場崛起並向上攻堅,大企業往往已難以追趕。

克里斯汀生建議,大企業若要實現「突破式創新」,應設立財務獨立的子公司,或併購新創公司,以避免受既有管理模式拖累。

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便是此理論的實踐者。他要求核心團隊研讀《創新的兩難》,並看準當時被傳統大廠忽視的遊戲市場。

黃仁勳說,NVIDIA要做「英特爾不屑做的事」,服務被忽視的客戶。如今,NVIDIA超越英特爾,成為市場領袖,印證了「突破式創新」的價值:不執著於短期利潤,勇於投資看似無前景的小市場,創造全新商機。

據觀察,國內汽車產業因過度保護而發展緩慢,反觀國際市場,電動車與油電混動車的快速崛起,改變了消費者對汽車的認知。這也顯示「突破式創新」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企業必須勇於擁抱不確定性,投資新興市場,才能永遠站在行業前端。

🎦延伸閱讀《管理大師克里斯汀生:破除企業衰敗的陷阱》(影片3分15秒)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