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5年4月21日--在「SMU聯課活動研討會—培養全面發展、職場就緒人才」上,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簡稱:新大]重申了其承諾,即為學生和校友提供應對瞬息萬變的職場所需的技能與韌性。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作為主賓出席了研討會,並發表了開幕致辭。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在新加坡管理大學的研討會上發表開幕致辭。作為25週年校慶里程碑的重要部分,新大宣佈2025屆畢業生將成為首批獲得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Co-CurricularTranscript,簡稱CCT)的學生。這一開創性舉措於2023年推出,體現了新大對培養學術優秀、適應力強、具有自我認知且能勝任現代職場需求的畢業生的承諾。此外,自2025年5月1日起,所有校友都將享受新推出的終身職業指導服務,幫助他們在職業生涯的任何階段自信應對職業變化和挑戰。這一舉措的推出恰逢新加坡職業中期轉型激增及全球經濟波動加劇之際。教育部長陳振聲在開幕致辭中讚揚新大在推行CCT方面所展現的領導力,並指出學生應培養好奇心、連接力、創造力與貢獻精神這四項關鍵素質,以適應當今快速變化的世界。陳部長表示:「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的核心在於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並運用這些優勢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它旨在通過發現、理解自我並發揮所長,做出有意義的貢獻。」新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梁教授在面向200餘名教育工作者、行業合作夥伴及學生發表演講時表示,該校以樹立行業標桿為榮,並強調大學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畢業生。他稱:「新大始終堅信學習不止於課堂。作為新加坡首所將實習、社區服務和國際交流納入畢業必修環節的高等學府,我們一貫倡導全面教育。」「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的推出,正是基於這一堅實基礎。它通過系統化的課外學習體驗進一步提升現實生活中的技能,使他們能夠更自信、更清晰地展現自身經歷,以便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佔據優勢。」CCT是對傳統學術成績單的補充,它將學生的課外參與和成長按軟技能分類,並劃分為接觸、整合與轉化三個漸進層級,全方位記錄學生的課外學習經歷,並為達成畢業生學習目標者頒發數字徽章。由於實習、社區服務和國際交流是新大學生的畢業必修項目,因此相關信息會得到完整記錄。這份結構化檔案為僱主提供了學術成績之外的能力評估依據。新大的綜合聯課活動管理系統(ICMS)為CCT提供支持,學生可通過該系統追蹤學習經歷、提交反思報告並獲取導師的反饋。新大聯課活動發展部門2022年9月對200餘名學生的早期調研顯示,81.1%的學生認為ICMS功能使其能更有針對性地參與聯課活動,97.5%的學生支持在畢業時獲得正式聯課活動記錄。這一舉措的推出恰逢全球技能優先招聘趨勢的興起。LinkedIn數據顯示,73%的招聘者更注重能力勝過學歷;新加坡70%的僱主更重視溝通與批判思維等軟技能。新大的CCT通過向潛在僱主清楚展示這些核心技能,幫助畢業生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中脫穎而出。研討會對談嘉賓之一、LinkedIn新加坡代表黃惠敏說:「如今,招聘行業正快速轉向技能優先。僱主不再局限於傳統學歷,而是更關注求職者的適應力、領導力與克服困難的能力。新大的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讓畢業生能清楚展現自身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自建校以來,新大始終引領各項舉措,幫助學生掌握僱主所需的技能。隨著89.8%的新大畢業生在六個月內成功就業,CCT將進一步增強他們在技能驅動型經濟中的競爭力。大學建議僱主不僅將CCT作為談話的開場白,更要通過這些記錄深入瞭解學生的主動性、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以便更好地進行人才篩選。與成績單或清單不同,CCT指導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選擇活動,更系統地培養各項技能,從而更好地實現與職業目標的匹配。新大首創終身職業指導應對職場變革面對新加坡職業中期轉型浪潮及64%校友對職業輔導服務的需求,新大再次創新,成為新加坡首所將終身職業指導制度化的大學。自2025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起,所有[1]新大學士與研究生校友,不論畢業年份,均可終身享有系統性的職業支持,這一原本只提供給該屆畢業生的專屬資源,如今全面開放。這一創舉與新加坡「技能創前程」等國家戰略相呼應,旨在提升職場應變能力和終身學習素養,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就業環境,同時為高等教育機構樹立了培養具長期職業適應力畢業生的新標桿。對SMUMBA畢業生RichieSison(2021屆,菲律賓)而言,職業指導在從金融行業轉向供應鏈和運營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表示:「新大的就業咨詢服務幫助我從金融業成功轉型到供應鏈與運營領域。職業指導使我先後入職亞馬遜新加坡供應鏈經理及優食台灣運營經理。終身職業支持將為校友應對未來職業挑戰提供持續助力。」新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梁教授說:「職場變革速度空前,大學必須確保畢業生做好準備。新大重新定義了對畢業生的支持,不僅限於職業起點,而是貫穿一生。我們是新加坡首個將終身職業支持制度化的大學,確保校友無論面對何種行業變革,都能獲得幫助他們適應、成長與成功的夥伴。」此次研討會吸引了新加坡各地的初級學院、理工學院及其他高校的廣泛關注,其中多所院校正在探索類似的聯課活動學習記錄體系。CCT的設計亦與僱主合作,確保學習成果與職場需求緊密關聯。作為教育創新領域的領導者,新大早在2000年便成為新加坡首所將社區服務列為全體學生畢業必修項目的大學,迄今累計社區服務時長超428萬小時。更多關於SMU教育創新舉措的信息,請訪問SMU網站。[1]不適用於交換生、新大專業進修學院SMUAcademy及ExD課程的非註冊學員,以及榮譽校友和關聯校友。
新加坡2025年4月21日 -- 在「SMU聯課活動研討會—培養全面發展、職場就緒人才」上,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簡稱:新大] 重申了其承諾,即為學生和校友提供應對瞬息萬變的職場所需的技能與韌性。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作為主賓出席了研討會,並發表了開幕致辭。

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在新加坡管理大學的研討會上發表開幕致辭。
作為25週年校慶里程碑的重要部分,新大宣佈2025屆畢業生將成為首批獲得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Co-Curricular Transcript, 簡稱CCT)的學生。這一開創性舉措於2023年推出,體現了新大對培養學術優秀、適應力強、具有自我認知且能勝任現代職場需求的畢業生的承諾。此外,自2025年5月1日起,所有校友都將享受新推出的終身職業指導服務,幫助他們在職業生涯的任何階段自信應對職業變化和挑戰。這一舉措的推出恰逢新加坡職業中期轉型激增及全球經濟波動加劇之際。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是新加坡第三所公立大學,於2000年創立,是一所專注於商業和管理領域的大學。作為一所相對年輕的大學,SMU一直致力於創新教育模式,引入美式教育風格,強調互動式學習、小班教學和批判性思維培養。
CCT(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代表了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即認可和記錄正式課堂之外的學習經歷。這一趨勢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明顯,許多頂尖大學如哈佛、耶魯等也開始更加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和課外活動參與。CCT不僅是一份證明,更是一個引導學生有系統地發展軟技能的框架。
陳振聲(Chan Chun Sing)是新加坡現任教育部長,曾任貿工部長和總理公署部長。他長期倡導新加坡教育系統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以適應未來經濟發展需要。他提出的四項關鍵素質(好奇心、連接力、創造力與貢獻精神)反映了新加坡教育政策對21世紀技能的重視。
技能優先招聘(Skills-Based Hiring)是全球就業市場的重要趨勢。自COVID-19疫情以來,這一趨勢加速發展,許多大型企業如谷歌、蘋果、IBM等已開始降低學歷要求,更注重實際技能評估。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到2025年,全球約有50%的勞動力需要重新學習或提升技能,這使得終身學習和職業轉型支持變得尤為重要。
新加坡的「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是該國政府於2015年推出的國家運動,旨在促進終身學習文化,支持國民持續提升技能。該計劃包括技能提升補助金、培訓課程以及職業指導服務,是新加坡維持經濟競爭力的重要舉措。SMU的終身職業指導服務與這一國家戰略高度一致。
全球高等教育機構越來越關注畢業生的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除了傳統的學術教育,大學逐漸加強與產業界的聯繫,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職業準備。SMU的創新舉措可以被視為這一全球趨勢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亞洲教育模式正在從傳統注重考試成績向更全面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
教育部長陳振聲在開幕致辭中讚揚新大在推行CCT方面所展現的領導力,並指出學生應培養好奇心、連接力、創造力與貢獻精神這四項關鍵素質,以適應當今快速變化的世界。
陳部長表示:「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的核心在於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並運用這些優勢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它旨在通過發現、理解自我並發揮所長,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新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梁教授在面向200餘名教育工作者、行業合作夥伴及學生發表演講時表示,該校以樹立行業標桿為榮,並強調大學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畢業生。
他稱:「新大始終堅信學習不止於課堂。作為新加坡首所將實習、社區服務和國際交流納入畢業必修環節的高等學府,我們一貫倡導全面教育。」
「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的推出,正是基於這一堅實基礎。它通過系統化的課外學習體驗進一步提升現實生活中的技能,使他們能夠更自信、更清晰地展現自身經歷,以便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佔據優勢。」CCT是對傳統學術成績單的補充,它將學生的課外參與和成長按軟技能分類,並劃分為接觸、整合與轉化三個漸進層級,全方位記錄學生的課外學習經歷,並為達成畢業生學習目標者頒發數字徽章。
由於實習、社區服務和國際交流是新大學生的畢業必修項目,因此相關信息會得到完整記錄。這份結構化檔案為僱主提供了學術成績之外的能力評估依據。
新大的綜合聯課活動管理系統(ICMS)為CCT提供支持,學生可通過該系統追蹤學習經歷、提交反思報告並獲取導師的反饋。新大聯課活動發展部門2022年9月對200餘名學生的早期調研顯示,81.1%的學生認為ICMS功能使其能更有針對性地參與聯課活動,97.5%的學生支持在畢業時獲得正式聯課活動記錄。
這一舉措的推出恰逢全球技能優先招聘趨勢的興起。LinkedIn數據顯示,73%的招聘者更注重能力勝過學歷;新加坡70%的僱主更重視溝通與批判思維等軟技能。新大的CCT通過向潛在僱主清楚展示這些核心技能,幫助畢業生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中脫穎而出。
研討會對談嘉賓之一、LinkedIn新加坡代表黃惠敏說:「如今,招聘行業正快速轉向技能優先。僱主不再局限於傳統學歷,而是更關注求職者的適應力、領導力與克服困難的能力。新大的聯課活動參與及學習證書,讓畢業生能清楚展現自身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
自建校以來,新大始終引領各項舉措,幫助學生掌握僱主所需的技能。隨著89.8%的新大畢業生在六個月內成功就業,CCT將進一步增強他們在技能驅動型經濟中的競爭力。
大學建議僱主不僅將CCT作為談話的開場白,更要通過這些記錄深入瞭解學生的主動性、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以便更好地進行人才篩選。與成績單或清單不同,CCT指導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選擇活動,更系統地培養各項技能,從而更好地實現與職業目標的匹配。
新大首創終身職業指導應對職場變革
面對新加坡職業中期轉型浪潮及64%校友對職業輔導服務的需求,新大再次創新,成為新加坡首所將終身職業指導制度化的大學。自2025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起,所有[1]新大學士與研究生校友,不論畢業年份,均可終身享有系統性的職業支持,這一原本只提供給該屆畢業生的專屬資源,如今全面開放。
這一創舉與新加坡「技能創前程」等國家戰略相呼應,旨在提升職場應變能力和終身學習素養,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就業環境,同時為高等教育機構樹立了培養具長期職業適應力畢業生的新標桿。
對SMU MBA畢業生Richie Sison(2021屆,菲律賓)而言,職業指導在從金融行業轉向供應鏈和運營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表示:「新大的就業咨詢服務幫助我從金融業成功轉型到供應鏈與運營領域。職業指導使我先後入職亞馬遜新加坡供應鏈經理及優食台灣運營經理。終身職業支持將為校友應對未來職業挑戰提供持續助力。」
新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梁教授說:「職場變革速度空前,大學必須確保畢業生做好準備。新大重新定義了對畢業生的支持,不僅限於職業起點,而是貫穿一生。我們是新加坡首個將終身職業支持制度化的大學,確保校友無論面對何種行業變革,都能獲得幫助他們適應、成長與成功的夥伴。」
此次研討會吸引了新加坡各地的初級學院、理工學院及其他高校的廣泛關注,其中多所院校正在探索類似的聯課活動學習記錄體系。CCT的設計亦與僱主合作,確保學習成果與職場需求緊密關聯。
作為教育創新領域的領導者,新大早在2000年便成為新加坡首所將社區服務列為全體學生畢業必修項目的大學,迄今累計社區服務時長超428萬小時。
更多關於SMU教育創新舉措的信息,請訪問SMU網站。
[1] 不適用於交換生、新大專業進修學院SMU Academy及ExD課程的非註冊學員,以及榮譽校友和關聯校友。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