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第83屆會議日前通過航運業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將於202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歐美驗船機構駐台高階人士表示,此措施實施時程較預期提前,船公司將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面臨高額的IMO淨零基金繳納壓力,並需考慮採用新燃料、生質燃料或進行船舶汰換與改裝。
根據驗船中心提供的會議結論,自2028年起,國際航線總噸位5000以上船舶必須符合IMO所定的年度燃料溫室氣體強度(GFI)目標值。若超過「直接合規年度GFI目標值」將落入Tier1區間,需按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100美元的費率繳納費用至IMO淨零基金。若再超出「基本年度GFI目標值」落入Tier2區間,費率將高達380美元/tCO2eq。
驗船中心試算,一艘99,990載重噸的散裝船,年度使用重油5300公噸,2028年需繳納費用約51.88萬美元。海岬型船在經濟航速下,每年用油1萬噸,約需繳交1百萬美元淨零基金。而1.4萬箱貨櫃船每年用油1.98萬噸,估計需繳交近200萬美元。即使使用液化天然氣(LNG)作為燃料的新燃料船,預估在2029年後仍可能落入Tier1,2033年後面臨落入Tier2的風險。
業界專家指出,船公司也可考慮改用生質燃油,但目前生質燃油與低硫油每噸價差約235美元,對於99,990載重噸的散裝船而言,一年將多花124.55萬美元。在減排措施生效初期,繳交淨零基金可能較為划算,同時利用這段時間規劃建造新燃料船或進行設備改裝。
大型貨櫃船公司已要求驗船機構儘速提出分析報告,以評估未來增加的運營成本。相較之下,散裝船運業者因疫情以來獲利遠不如貨櫃船業者,且較少建造新燃料船,雖然用油量低於貨櫃船,但對營運成本大增的承受能力估計遠不如貨櫃船公司。
隨著成本增加,船公司勢必會設法轉嫁這些額外支出,未來可能進入高運費時代。然而,船公司的利潤是否因此被稀釋,或能完全轉嫁成本,業界認為最終仍將由市場供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