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中國大陸針對川普的關稅政策做出反擊,於9日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產品加徵50%關稅,加上先前的34%,總計關稅高達84%。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專家萬喆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應對策略已從被動防禦轉向主動破局。
萬喆指出,中國的主動破局策略包含多個面向。在市場多元化方面,2024年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已接近總出口的一半,中歐班列開行量也有所突破,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形成無縫銜接,構建了雙循環戰略支點。
在國產替代方面,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持續提高,同時實施稀土出口管制直接影響美國軍工生產。內需方面,中國正在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出「兩新」「兩重」等政策,發放消費券並推動汽車家電以舊換新,使內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已接近70%,消費市場成為經濟穩定器。
萬喆認為,長期而言,中國著重制度創新與科技突圍。在規則重構上,中國倡導「三零原則」(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通過海南自貿港、數位貿易試點等深化開放,與美國保護主義形成鮮明對比。在全球治理議題上,中國積極推動WTO改革,支持新興市場國家增加在IMF等機構的投票權。
中國擁有14億人口和4億中等收入群體,構成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同時擁有完整產業鏈,在5G、新能源等領域形成「燈塔工廠」集群。政策方面,中國具備較強的調整彈性,包括提升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以及保留降準降息空間等。
萬喆最後強調,歷史證明以鄰為壑的貿易政策終將反噬自身。相較於美國債務高企和面臨停滯性通膨風險,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空間更大,「未來博弈的最終贏家還是要屬於那些堅守開放合作、推動創新發展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