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尹錫悅因2024年12月3日宣布戒嚴並派軍隊進駐國會的爭議行動,最終於2025年4月4日遭憲法法院一致判決彈劾成立,即刻去職。這場始於戒嚴令的政治風暴,使韓國陷入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戒嚴風波始於2024年12月3日,尹錫悅在與在野黨發生預算爭執後,透過電視演說頒布戒嚴令,並派軍隊進駐國會。他聲稱此舉是為保護國家免受「北韓共產主義勢力的威脅」。軍隊翻越圍欄、砸碎窗戶並以直升機垂降進入國會,但國會議員仍於12月4日凌晨以190對0票通過解除戒嚴,尹錫悅隨後宣布撤軍。
戒嚴事件後,韓國在野黨迅速推動彈劾程序,並於12月14日在國會以204票贊成、85票反對的結果通過彈劾案,尹錫悅隨即遭停職,由總理韓悳洙代理總統職務。憲法法院在111天後做出裁決,8位大法官一致認定彈劾成立,尹錫悅成為韓國史上第二位遭彈劾下台的總統。
依據韓國法律,韓國需在總統遭彈劾成立後60日內選出新總統,最遲應於6月3日前舉行選舉。2022年以微小差距敗給尹錫悅的反對黨黨魁李在明被視為最有力的總統候選人,民調顯示他在現階段很可能勝選。
自戒嚴風波以來,韓國在政治不確定性下經歷多重危機,包括2024年12月底濟州航空空難造成179人死亡,以及2025年3月發生的有記錄以來最嚴重野火災情。這場政治風暴也引發大規模社會動盪,每個週末都有數十萬支持或反對尹錫悅的民眾走上街頭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