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韋安觀點》高虹安罷免案:制度性追殺的政治樣本

2025-04-02 10:45  撰稿 / 韋安

前新竹市長高虹安。(圖/摘自臉書)前新竹市長高虹安。(圖/摘自臉書)

——罷免不該是報復,而是底線。

但高虹安的罷免,已不是選民對施政的檢驗,而是一場高度動員、節奏清晰的政治追殺。從她當選新竹市長開始,來自體制內外的反彈便從未停止。

她的「罪」,不在於違法,而是突破了遊戲規則:沒有派系背景、不靠傳統資源、來自科技產業,卻打敗了老牌政黨,並試圖用專業邏輯經營市政。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對於建制政治體制而言,這樣的人不是異類,而是威脅和不可原諒的仇敵。

一、輿論包圍與人設崩壞:系統性獵巫

這場政治攻擊從來不是自然發生的民怨,而是計畫分工精密的系統操作。從助理費案起,一路經由「吹哨者」拋料、特定網紅擴散、媒體接力推波,形塑出一位「違法又傲慢」的政治人物形象。

博士學歷、加班補貼、施政細節,無一倖免。法律未審,輿論已定罪。標籤逐漸定型:「慣老闆」、「不適任」、「假精英」……當一個人的形象被社群與媒體放大成負面象徵時,就已經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形成社會「她不該存在」的共識。

輿論不再是意見的集合,而是操作的武器。群眾被引導、資訊被選擇、仇恨被重複強化,最終形塑出一種「正義感」驅動的群體審判。這場輿論圍剿,讓民眾無法分辨事件真相,反而被牽著情緒走,最終形成一種制度性的冷暴力。

二、助理費與選擇性辦案:制度之名的處刑

高虹安涉案金額僅11萬6千元,卻遭判刑7年4月,褫奪公權4年。相較全台200多件助理費案,多數金額更高,經年累月有幾百萬、結果輕判甚至緩刑,這樣的處置顯得格外失衡。

更重要的是,連高等法院法官都主動聲請釋憲,質疑法條適用問題,顯示司法內部也看出其中的不對勁。地方議會與立法院接連表示助理費制度亟需修正,凸顯制度本身的不完備。

這場審判不是法律的勝利,正義的聲張,而是「用法律完成政治追殺」的樣本。真正的關鍵,不是金額,而是對象;不是制度公正,而是政治選擇。當同樣的制度標準,對不同人採取不同處理,這已不是法治,而是有選擇的懲罰。

三、真正的威脅:她創造價值,而非分配利益

高虹安的關鍵挑戰,不是違法,而是打破價值壟斷者的舒適圈。她來自產業界,過去幫企業做AI與數據系統,創造的是效率與產出;但她進入政治場域後,試圖將這套邏輯用於公共治理,等同於動了傳統政治對資源分配的權力核心。

她不靠喬事、不靠派系,只靠數據與執行,這在一個長期倚賴人脈與妥協的政治生態中,自然就成了被集體建制圍剿的對象。

她的從政之路,本身就是對「誰有資格進入政治」這個問題的挑戰。當一個來自科技與產業領域的女性,試圖用工程師思維治理城市,她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制度外部改革的能量。

這種能量,才是真正讓建制勢力無法容忍的東西。

四、不是她的命運,而是我們的制度拉警報

這場罷免的意義,早已超越一位市長的去留。它是制度在對「非我族類」發出清除訊號,是舊政治對新路線的集體防衛。

如果一位想改革、懂專業、不靠派系的政治人物,都可能被這樣排除——那麼未來,誰還願意投入公共治理?誰還敢用實力而非人脈問政?

我們要問的,不只是「她有沒有錯」,而是「這個體制是否容得下不一樣的人」。當我們習慣看見政治如戲、輿論如刀、選舉如懲罰,我們就已經開始接受「制度性驅逐」成為民主的日常。

這是民主的倒退?更是信任的破產?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平論】柯文哲手術竟不告知家屬?台北看守所做法震驚外界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因腎水腫,於4月2日接受手術。然而,柯文哲家

2025-04-02 16:52

【平論】柯建銘砸杯攻擊立委!民進黨內部失控 國會淪政治笑話

今天的節目中,主持人平秀琳討論了近期立法院的政治爭議,並

2025-03-28 11:17

【平論】賴清德民調跌破4成!年輕族群支持度大幅滑落

近日,賴清德的民調顯示出他面臨的挑戰,特別是來自20至2

2025-03-27 12:08

韋安觀點》應對大罷免,國民黨應小心黨內「蔣幹」和先看看〈孫子兵法〉

國民黨發起「以罷制罷」,馬上讓人聯想到《三國演義》裡的蔣幹,

2025-03-20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