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北埔鄉大坪國小的育英樓,經歷了一場從即將拆除到成功保存的戲劇性轉折。這座近60年前由在地匠師設計、居民和師生共同參與建造的禮堂,5年前原本面臨拆除重建的命運,卻因各界關注與爭取,於2022年成功登錄為歷史建築。這段保存歷程現已集結成《來自土地的建築》一書,並於26日舉行感人的新書發表會。
由穿山甲小隊發行的《來自土地的建築》全書分7章共255頁,發表會上編輯製作許佩玟與作者陳紹忠、徐嘉明進行了對話分享與導覽解說。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親臨現場,北埔鄉親、文史工作者,以及當年參與育英樓建造的木匠、泥作師傅或其後代齊聚一堂,客委會、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北埔鄉公所等單位代表也熱情參與。
穿山甲小隊是由北埔鄉南坑村自發陪伴在地學童的熱心居民組成。他們表示,育英樓在過去一甲子來承載著無數人的回憶,見證了礦業繁盛帶動地方興衰的歷史,不僅是北埔鄉最後一處保存完整的公有建築,更是台3線山城中的一顆珍貴明珠。
這本書由關心地方文史的居民、教師與編輯團隊經過4年田野調查與編纂完成,詳細記錄了在地匠師的生命故事、育英樓的取材與施工歷程、歷史變遷,以及校友們在這空間中累積的珍貴回憶。大坪國小校長彭銘君表示,未來育英樓將經歷規劃設計與修復,進一步活化利用。
作者陳紹忠期待,這座歷史建築的正式調查研究能以此書為基礎,透過與社區共同舉辦焦點工作坊,發掘更多尚未完整的面向,深入分析其在客家產業、建築與文史方面的重要性。同時,讓這座承載著礦業歷史與匠師精神的建築,能與大坪國小實驗教育的理念結合,在課程、師生生活及建築活化中持續彰顯其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