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顧爸媽呷百二】長者飲食須講求均衡 營養攝取不應過度忌口
2025-02-24 15:47 作者 / 翰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詹鼎正醫師近日分享,長者的飲食原則應以「營養均衡」為重,確保各類食物攝取充足,包括主食、魚肉蛋豆奶、蔬果與適量油脂。他表示,許多人認為老年人應該清淡飲食,但實際上,長者的味覺與嗅覺會逐漸退化,若飲食過於清淡無味,反而可能影響食慾,導致攝取量不足,影響健康。
然而,詹鼎正也提醒,部分長者可能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因此飲食上仍需因應個別健康狀況進行調整,例如控制鹽分與糖分的攝取。他強調,飲食並非完全禁止某些食物,而是應遵循「總量管理」的原則,例如糖尿病患者若偶爾想吃蛋糕,可以適量食用,但需相對減少當日其他澱粉類攝取,如減少米飯的分量,以維持整體熱量平衡。
對於肌肉量較少的長者,他建議應特別加強蛋白質攝取,並搭配適量運動,幫助維持肌肉量。此外,牙口狀況也是影響飲食選擇的重要因素,若長者因牙齒問題導致咀嚼困難,建議調整食物的質地,例如選擇燉煮較軟的食物、使用絞肉取代塊狀肉類,或透過蒸蛋、魚肉等較易入口的食材補充營養。他強調,食物質地的改變不代表飲食就得變得單調無味,仍應保持色香味俱全,以提升長者的食慾。
詹鼎正指出,若長者的牙齒狀況良好,則無需刻意改變飲食方式,應維持原本的飲食習慣。然而,若牙口已退化,應優先考慮牙齒治療,例如配戴假牙或植牙,以維持良好的咀嚼功能。他建議長者應維持至少20顆自然牙,以確保飲食攝取的多樣性與充足營養。
除了飲食調整,他也鼓勵長者參與社區共餐計畫,透過與他人一起用餐,不僅能享受多樣化的餐點,也能促進社交互動,提升心理健康與行動力。他認為,長者透過外出共餐,不僅能獲得均衡的營養攝取,還能拓展社交圈,改善生活品質。
詹鼎正強調,長者飲食應兼顧營養、適口性與生活習慣,唯有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