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大大評論》執政者透過制度設計『穩賺不賠』!人民成『永遠輸家』?
2025-02-10 09:18 撰稿 / 主筆室![罷免示意圖。(圖/摘自維基百科)](https://www.bigmedia.com.tw/blob/article/b1618860-744b-4594-a58b-a8a6c8bfb324.jpeg)
當規則成為可操控工具,「民主」便不再屬於人民。
執政者「設局」確保不敗,人民則成了永遠的輸家。
民主制度的本質,是讓人民參與決策,並監督政府。然而,當執政黨透過制度設計讓自己站在「穩賺不賠」的位置,人民便成了無可選擇的輸家。
近期,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決定對民眾進口 3C 產品,每件收取 750 元的「查驗費」,此舉不僅讓人質疑其合理性,更反映出執政者如何利用規則來創造額外收益,而人民卻毫無選擇權。
另一方面,執政黨在罷免制度上的雙標操作,也展現了類似的邏輯。當執政黨支持罷免,它既能利用罷免削弱在野勢力,又能確保被罷免者仍留在政治體系內,最終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這些現象顯示,民主制度正逐漸變質,從本應保障人民權益的機制,轉變為掌權者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
一、NCC 進口 3C 產品查驗費:政府的隱形稅負
NCC 近期宣布,凡是個人進口的 3C 產品,每件將被徵收 750 元的「查驗費」。此政策未經充分討論,費用計算方式亦不透明,人民無從選擇,只能被迫埋單,成為執政者透過行政權力創造「隱形稅負」的受害者。
這筆費用究竟如何計算?是否基於實際成本?還是純粹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這項查驗費是否已納入 NCC 的年度預算?如果沒有,執政者憑什麼能在無完整說明的情況下,額外向人民收錢?除了直接的金錢負擔,這類收費還會衍生行政上的隱形成本,影響商業活動,甚至帶來經濟損失。
當執政者可隨意調整收費標準,而人民卻無法選擇是否接受,民主制度便已變質,成為單方面傾向政府利益的遊戲。
二、罷免制度的雙標操作:讓政治對手陷入消耗戰
除了經濟政策,執政黨亦能透過選舉與罷免制度來確保自身政治優勢。近年來,罷免機制不再只是撤換失職官員的手段,而已逐漸演變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當執政黨全面動員罷免戰爭時,自己無須承擔任何風險。即便罷免失敗,對手仍需消耗大量政治資源防禦;若罷免成功,執政黨則可掌控補選結果,甚至安排被罷免者進入政府內部擔任職位,確保影響力不減反增。如此操作,讓罷免成為一場「穩賺不賠」的政治算計。
當罷免變成「零風險」的政治工具,民主制度便陷入惡性循環。在野勢力為了反制,也開始發動罷免,導致社會資源被無休止的選舉消耗,而非用於政策討論與民生發展。人民以為自己在參與民主,卻沒發現自己只是政治鬥爭的棋子,在這場無意義的罷免戰爭中,付出時間與金錢。
三、制度設計如何讓執政者「穩賺不賠」
NCC 的 750 元進口查驗費,與罷免制度的雙標操作,看似無關,卻有著相同的本質——執政黨透過制度設計,確保自己站在不敗之地,而人民則承擔所有風險與損失。
在 NCC 的案例中,執政者可輕易增加收費,卻無須承擔政治責任;人民除了被迫支付,沒有任何談判與選擇的空間。在罷免制度的案例中,執政黨透過發動罷免,無論結果如何,都能維持自身政治影響力,卻讓選民承擔社會動盪與民主內耗的代價。
這樣的制度設計,正是民主制度被操弄的最佳例證。當執政黨能透過規則確保自己「永不會輸」,選民的參與便逐漸變得沒有意義。民主應是讓人民監督政府的工具,但當這種權利開始變質,選舉與政策便不再是人民的武器,而成了執政者鞏固自身權力的手段。
四、當制度成為利益武器,民主就成了「穩賺不賠」的遊戲
民主的核心價值,在於公平競爭與權力制衡。然而,當執政黨可透過行政手段創造隱形稅負,並在政治制度上進行「零風險」的罷免操作,這樣的民主便不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一種「制度化的權力壟斷」。
NCC 的 750 元進口查驗費,讓人民無可選擇地支付額外費用;執政黨對罷免制度的雙標操作,則讓政治對手陷入無休止的消耗戰,卻確保自身影響力不變。這兩者的本質相同——執政者透過規則設定,讓自己「穩賺不賠」,而人民則成為最大的輸家。
如果今天執政黨可無預警向人民徵收一筆 750 元的進口費,明天是否就能用相同方式,在各領域增設額外費用?如果今天執政者可透過罷免機制輕易移除不利的政治人物,明天是否就能進一步操控選舉,讓民主變得毫無意義?
當執政黨專注於確保自身不敗,民主便成了一場設計精巧的遊戲,人民只能被迫承擔所有代價,而掌權者則透過「制度化的穩賺不賠」,確保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