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連結:歲月史書
今天我要介紹的一個關鍵詞,叫作「歲月史書」。
「歲月史書」是什麼呢?它是2000-05年的美國動畫《成龍歷險記》(Jackie Chan Adventures),香港叫《成龍小子》某一集中的一件神器。對,美國當年出了一系列以成龍為原型的功夫奇幻動畫,一共做了5季95集,大陸和香港有播,台灣不知道有沒有播過,總之台灣人知道這部動畫的比較少。那「歲月史書」有什麼神力呢?設定上是說,它記載了這個世界上一切的歷史,而且它內容是可以修改的,一旦你修改了書上的內容,真實的世界也會隨之改變。
我們知道,在現實世界裡,已經發生的事實不會改變;然而這部動畫裡的「歲月史書」卻有著將史實也一起改變的神力,就像以前各種玩時空穿越、改變過去的作品那樣,只是更為直接。然後就在最近幾年,也不知道是誰開始的,「歲月史書」在簡體中文互聯網上,被翻出來,成為了一個可以當動詞用的名詞,用來描述各種篡改歷史、洗白黑歷史,乃至歪曲史實、曲學阿世的行為和作品。
當然,史實不可能真的被修改,但如果可以的話,誰不想改呢?所以,「歲月史書」這個詞,可以特別突出地描述這種欲望、這些心態,這便比以前直說「造假歷史」之類的,更具嘲諷性和批判性。特別是,有些事情還沒過幾十年,很多當事人都還健在,甚至像新冠疫情三年,大家都還記得,但有人就開始胡扯,開始爭功諉過,或單純為了打嘴仗,就一味吹捧官方政策,都怪誰誰誰才出問題;或者反過來,片面強調各種錯誤,抹殺官方政策中有效的部份。當出現這種情形的時候,你就會在評論區看到如此之類的一句話:
「這就開始歲月史書啦?」
感覺到了嗎?這個嘲諷性,這樣的陰陽怪氣,這味兒夠沖、夠嗆。
那麼,近年的大陸地區,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歲月史書」案例呢?非常多,一集講不完,本集我們就先講一個最重要的「反歲月史書」:2013年習近平上台後提出的「兩個不能否定」,全句是「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或者換句話說:「不能以前三十年否定後三十年,也不能以後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有點繞口,大家忍一下。他會講出這樣的話,當然是因為那個時候,從民間到黨內,都有著這樣互相衝突的思潮。這裡我們就要從改革開放這個節點來講起。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大陸全民包括共產黨都深受其害,於是1978年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也組織全黨對「歷史問題」作出決議,將文革定為嚴重的「左」傾錯誤,也對毛澤東作出了「七分功三分過」的歷史評價。在那之後,80年代,整個文藝界、思想界的風潮都是反思,揭露之前三十年出了多少「冤假錯」案,多少「假大空」的口號和運動,乃至探討中國的體制,中國的文明到底出了哪些問題,希望後人絕對不要再犯文革這種錯誤,中共黨內也是改革派佔到了主流,保守派不得人心。以鄧小平為首的改革派提出的路線,名叫「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詞是1982年提出的,強調實事求是;事實上,它就是逐漸轉向國家資本主義,但不是一下子就照著某一套去改,而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來。
在轉型的過程中,發生了大量腐敗和浪費的問題,而且隨著國門打開,很多人走出去看到了當時的西方是多麼發達;88年兩岸開放探親,我們這邊回去探親和過去旅遊、經商的人,也造成了相當的衝擊。於是中共在意識型態領域的基礎愈來愈不牢靠,而民間的各種不滿與嚮往發展到最後,當然就是要求民主化,要求結束一黨專政,乃至全盤否定前三十年的路線和歷史,這便是中共不可能接受的了。於是1989年的學生運動,儘管中共高層中也有趙紫陽這樣同情學生的人,但他們一方面不可能接受這些終極的訴求,一方面也控制不了學生,後來就是鄧小平斷然下令鎮壓,是為六四天安門事件。
六四這一鎮壓,結束了80年代所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探索,然而穩住局面以後,鄧小平並沒有再多搞清算鬥爭或讓保守派再度上台,而是拉了江澤民來接總書記,然後在1992年南巡講話的時候,說出了「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這個信號,開啟了「全民向錢看」的時代,年輕人不要想著搞政治了,去掙錢吧。
經濟發展的確可以掩蓋政治體制的問題,特別是2001年中國大陸加入WTO以後,成為世界工廠,開始急速發展,到08年北京奧運的時候,已經相當強大,然而,歷史在這時候再次來到了一個轉捩點。
2008年還發生了什麼事呢?前一年,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到08年就發展成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中國受其影響,出口也大幅下降,大量中小企業倒閉,沿海地區出現失業潮。為了應對危機,胡錦濤溫家寶政府在年底提出了「四萬億投資計畫」,大放水,擴大內需。
這一大管興奮劑,為中國又延續了十一二年的繁榮,但也帶來了深重的後患:最顯著的,就是這四萬億的資本,有一大部份流進了房地產,讓房價高歌猛進漲了十年,土地財政也繼續爽了十年;相對的,還沒買房「上岸」的工薪階層,就被壓得愈來愈透不過氣,於是民間也逐漸有愈來愈多人對改革開放以後的路線提出批判,甚至有年輕人開始嚮往毛澤東時代,覺得那時候比較平等、比較純粹,至少是真正在實踐左翼的理想。這就是所謂的「以前三十年否定後三十年」,他們成為了新一輩的左派,也可以稱為「網左」,網路左派,現實中沒什麼能量,但在網上因為能夠抓緊馬克思和毛澤東這幾塊神主牌,無法封禁,所以總也能有一定的存在感。
與此同時,在改革派、自由派這一邊,那幾年《南風窗》之類雜誌上經常看到的一類標題,就是「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容易改的,改了容易出成果的,好處明顯壞處不歸我管的,差不多都已經改了,剩下都是錯綜複雜的,乃至會動到政治體制核心的問題,但是如果不改,以後只會越來越難改。那為了進一步呼籲和推動改革,或者單純一點為民間、為學界爭取更多言論自由,不少人討論現當代史,也就持續著「以後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這個基調。
這兩種論調,表面上是彼此衝突的,內核也是南轅北轍的,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就是都對現狀不滿。於是2013年習近平上台的時候,就有必要回應一下這個關乎國之根本、關乎大政方針的問題。那他的答案是什麼呢?
他的答案,當然就是:你們都別吵了。每個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發展重點,也各有各的困難嘛,現在大家通通別吵了,也休想藉由「歲月史書」來搞鬥爭,這種技能大家都是練滿的。現在是「新時代」了,他原話就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走入新時代」,「新時代」就是習近平時期的正式名稱,你甚至可以將它視為一個年號。2013年是新時代元年,19年新時代七年,然後2020年改元新冠,今年2023年再改回來,新時代十一年。新時代,就會有新做法,不會被過去的做法束縛,然而舊時期有什麼遺產,只要是好的,我通通都要;如果是壞的,壞人就用反腐把他整掉,壞事就出台一些新規則,權力收上來,統統管起來。
平心而論,這「兩個不能否定」,以做學問的角度來看,並不失為一種審慎的認識。很多講現代史特別是經濟史、工業史的愛國自媒體,都會跟你說,沒有前三十年打下的工業基礎和教育基礎,就不會有後三十年的起飛,等等。但第一個問題是,我們不應該用這種話術去拒絕檢討各種本應可以避免的錯誤、可以做更好的事,以及根植在體制之中的痼疾;第二個問題是,你叫大家不要搞借古諷今,不要拿歷史來教我做事,那麼,我能不能直接講今天的弊病,直接教你做事?你講吧,看你要講什麼,如果講的是擁護中央、擁護偉大的黨,那很好;如果你還講反對一黨專政,那要嘛沒人理你,要嘛被封帳號,要嘛就像08年提出「零八憲章」的劉曉波那樣,真就去坐牢。
而從現實中左右之爭的角度來看,「兩個不能否定」的表態,事實上對左派是有所偏袒的。因為從1989到2012年,中共在意識型態領域都只能採取「不爭論」和自說自話的守勢,民間輿論、文藝,包括網路小說都是偏向民主、自由者居多。然而隨著土地財政和國家資本主義的弊端愈來愈顯露,網路左派的聲音也漸漸大了起來,並且找到了一個流量密碼,就是順著民怨,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擁護中央,把資本和自由派打成海外敵對勢力、金融帝國主義的買辦。這一派有著這樣一個在政治上正確且安全的發聲地位,聲量也就愈來愈高。雖然領導說「不能以前三十年否定後三十年」,但是,哎,我不否定「後三十年」,我否定想藉「後三十年」來反黨的那種人總可以吧?當然可以了,大大的可以。
於是就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這十年我們可以看到愈來愈多為毛時代翻案、為計畫經濟翻案、甚至為文化大革命翻案的文章,說文革是毛為了對抗黨內日漸牢固的官僚主義的最後一搏云云。有些不無一定的依據和道理,但這些文章的根本目的,既然大多都不免是輸出情緒、輸出觀點、批判鬥爭,其所列舉的事實,及其提出的解釋,也就難免片面,然後或許就被人用自己或父輩祖輩的記憶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