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3C成癮如現代鴉片?幼童過度接觸增反社會人格風險

專家指出在3C保母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到了青少年容易網路成癮。(圖/摘自親子天下) 專家指出在3C保母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到了青少年容易網路成癮。(圖/摘自親子天下)

「3C保母」的便利性吸引許多家長依賴,但專家提醒,若讓幼兒長時間單獨使用這些產品,恐帶來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甚至影響大腦發展,如腦容量減少,增加發展遲緩及反社會人格等風險,青少年時期還可能引發網路成癮問題。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日前舉行第四屆兒童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聽語系主任翁仕明以「幼童早期過度使用3C產品的長期神經發展」為題,進行演講。他指出,現今許多家長時常使用3C產品,幼兒也跟著受影響,但十歲以下的孩子正處於腦部高速發展階段,過度沉迷短影音和遊戲易引發過動和專注力不集中問題。

「3C可說是現代鴉片。」翁仕明指出,長時間依賴3C保母的孩子在青少年階段更容易陷入網路成癮。國際研究也顯示,網路成癮與酒精或藥物成癮相似,一旦成癮便難以戒除。因此,家長應密切留意幼兒的3C產品使用頻率,以免成癮情況難以扭轉。

新竹馬偕兒童醫院的兒童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柯信如也表示,對於零歲至學齡幼兒來說,3C產品的影響可謂全面且負面,包括語言發育遲緩、閱讀理解下降、數學成績不佳,甚至可能引發自閉或過動傾向及反社會人格。

柯信如舉例,她曾收治一名三歲男童,因隔代教養,長期接觸電視及手機,平時安靜不哭不鬧,最終確診為發育遲緩。經建議後,家人減少屏幕接觸,增加互動、聊天和運動,兩個月後,孩子的溝通能力顯著改善。

18個月以下幼兒不建議接觸

針對如何限制幼兒使用3C產品,翁仕明建議參考美國兒科醫學會的指導,18個月以下的幼兒不應使用任何3C產品,2至5歲的幼童則應每天限時一小時,5至6歲的兒童則斟酌使用。他以自己就讀小四的孩子為例,每天的手機使用時間僅約十分鐘,且內容均經過大人篩選,以降低潛在影響。

培養運動習慣取代屏幕時間

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主任詹元碩建議,家長可嘗試讓孩子養成運動習慣,特別是團隊運動,這不僅有助於活化大腦功能,還能提升神經適應力。此外,也可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和美術館,以緩解焦慮並提升抗壓能力。

「打不贏,就加入。」詹元碩表示,數位生活已無可避免,家長應在孩子接觸3C時多陪伴,避免讓孩子獨自使用。並建議結合體感遊戲,如跳舞機和太鼓達人,讓孩子在跑跳中闖關,從而遠離數位成癮的風險。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