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金管會壓力測試結果:3家國銀、5家壽險業者未達標準

金管會11日公布銀行業與保險業監理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在極端情境下,有3家國銀未能通過測試,需提出增資或發債等資本改善計劃;另有5家壽險業者在市場風險測試部分未達標準,同樣需提出改善措施並提報董事會通過。

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表示,本次測試要求38家國銀進行「114年度監理壓力測試」,情境分為輕微與嚴重兩種,測試因素包括台灣及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下滑、國內失業率上升與房價下跌導致信用風險增加等,目的在評估銀行面對美國關稅及金融市場不確定風險的承受能力。

測試結果顯示,38家國銀在輕微情境下,平均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及槓桿比率分別為10.68%、11.85%、13.74%、6.05%;在嚴重情境下則分別降至9.41%、10.58%、12.35%、5.44%,雖然整體仍高於法定最低標準,但有3家國銀在嚴重情境中未能達標。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保險業壓力測試參考過往死亡率、罹病率及巨災風險損失,評估極端情況下對保險風險的影響,並考量金融市場波動對市場風險的衝擊,以及氣候變遷對產險業清償能力的影響。

測試結果顯示,在保險風險方面,壽險業及產險業整體資本適足率分別為298%、349%,淨值比為7.8%、23.6%;市場風險部分,整體資本適足率為245%、419%,淨值比為6.1%、29.4%,均高於法定標準。然而,有5家壽險業者在市場風險測試中未達標準,主要原因是這些業者113年期初資本適足率與淨值較低,損失吸收能力不足,面對市場衝擊時風險較高。

金管會表示,將持續監督未達標準的金融機構改善資本結構,並加強風險管理,以因應未來可能的經濟環境變化。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